我们学习做家庭教育讲师,讲故事是门重要的本事。就拿“以终为始”这个教育原则来说,不妨从爬山说起:如果把考上大学当成爬山的顶峰,孩子用十二年时间埋头往上爬,终于到了山顶,会怎么样?大概率是坐下来歇上四五个小时,彻底松劲。这就像有些孩子,苦读十二年考上大学,之后的四年就彻底“歇”了——整天抱着手机刷,沉迷游戏不撒手……
其实,人生真正的起跑线,是从踏入社会那一刻才开始的。考上大学从来不是终点,家庭教育更该盯着人生的长远方向。那人生的终点该是什么样?或许能从《大学》里找到答案。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是第一个方向——做个有良心、守本分的人;“在亲民”,是第二个方向——让人愿意亲近,当你能为他人带来价值,自然会被世界温柔以待;“在止于至善”,则是第三个方向——对天地万物常怀感恩,活得通透豁达。就像“上善若水”,百川终归大海。智慧的孩子面对困难时,会像水一样灵活:要么绕开礁石另寻出路,要么积蓄力量冲开阻碍。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只盯着眼前方寸地的鸡,还是心怀天下的雄鹰?答案不言而喻。雄鹰能翱翔天际,也能栖于树梢、立于地面,拥有选择的自由;而鸡,永远只看得见脚下那片觅食的土地。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一颗雄鹰的心脏、一双雄鹰的眼睛,让他们在漫长人生里,永远有选择的底气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