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一次辉煌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中学时就对淮海战役有所学习了解,“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是陈毅元帅回忆淮海战役时,一句饱含深情又富含哲理的总结。一直以来我总是在思考为什么这场战役的胜利就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7月3日,我跟随西风漫卷红旗实践队,前往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当日下午,微风多云,我们从淮塔公园西门进入。公园里有很多松柏挺立,显得古朴庄严。淮海战役纪念馆在公园南侧,我们穿过树荫向南而行,很快就看见淮海战役纪念馆伫立在小湖边,纪念馆广场前的国旗,在微风的轻抚下,缓缓舒展开来。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人民的胜利”和关于淮海战役战斗、民工支前的浮雕。纪念馆分两层,在一楼的展厅里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淮海战役中的战斗故事。有“没有桥腿我们当桥腿”的十人桥班;“合起来打,在一块拼,攻如锥,守如钉,大王庄阵地共存亡!” 血战大王庄;“骑兵追坦克,20天1.4万余人投降”的激战陈官庄……一个个战斗故事就如一曲曲英雄壮歌回荡在展厅中。在展厅最后,展出的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缴获的国民党军的各式武器,解放军的武器与之相比则逊色很多。我小声喃喃;“有如此装备的国民党军为什么会被打败呢?”“审时度势,超常的革命胆略;果断决策,卓越的战争艺术;抓住时机,及时有力地正确指挥。”我忽地想起展厅入口处的一句话。我却感觉光有这些还不够,国民党军优秀的军事将领也不在少数,为什么会败得一塌糊涂呢?
带着疑问,来到了二楼展厅,在这里我们看见了支前宣传标语“我们多流汗,战士少流血”,看见了大车队、挑运队、毛驴队、船队源源不断向前线运送物资和抢运伤员的场景。我们在民工支前的群雕前驻足,望着那些支前民工或推着小推车,或挑着担,或抬着伤员,或赶着马车运送物资……了解到淮海战役中的群众运动空前高涨;在党的宣传和领导下,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民工的支前是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来国民党缺失的是人民的力量。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民用心把自己那神圣的一票,义无反顾地投给了共产党、投给了解放军!难怪陈毅元帅会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以前只在书本上看到关于淮海战役的支前运动,当在纪念馆实地参观后,我感受到了无比巨大的人民力量,这是我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力量,也是历代统治者最容易忽视的力量。人民才是历史的书写者,民心向背亦是一个政党存亡的关键。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很重视人民,强调群众路线,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观国民党方面尽管喊着“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但实际上做着鱼肉百姓,出卖民族利益的勾当,自然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人民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