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碎碎念

前两天开学院座谈会,见到的老师们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都神采奕奕,非常儒雅、温暖,充满学者气质,路上偷偷听了一下他们的谈话,谈的都是哥大、牛津大学的一些趣事,连往常认为充满官气的宣传部的老师们也能加入话题,见识不凡。

联想起去年看的清华的人工智能伦理的论坛,除了熟知的学术女神彭兰,其他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气质,实在想不到比儒雅更好的词来形容。

有时候想,我真想成为这样的人,成为这样的学者。可是自己写论文的时候,却又充满痛苦,尤其是以前不太熟知的话题,比如这学期关于中国传播理论的一些,写起来实在痛苦。

扪心自问:是不是真的想做或者能做这样的学者?细想一下,我羡慕的好像也不是他们做的学术,更多的是对于他们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的羡慕,看到的气质、从容都是表面,反而是这些表面是让我着迷的原因。

前路真是未知。几十年后,我害怕自己变成一个公司中没有感情的机器,害怕自己变得越来越刻薄,像斤斤计较的市井妇女,更害怕思想限于一隅,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变得麻痹。

今天意外得知一个同学的成长故事,反而对他多了几分钦佩,也让我自己重新思考,我未来的道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