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当在大街上看到童真可爱的孩子,在我的记忆里就会拉开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奔跑嬉戏的小孩,不小心跌倒,在一旁的父母急忙扶起来哭泣的小孩,心疼的怜惜。
这是家长普遍的心态,想要让孩子奔跑,却又怕他跌倒。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希望他们用力奔跑,家长则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坚强后盾,同时,每个家长也希望孩子在奔跑的过程中,少一些阻碍和牵绊。
我认识这样的一个人,他不满十八岁,按说只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但是他的经历很让人唏嘘。
他是家里的独子,是父母盼星星盼月亮才盼来的孩子,他出生时,父母都过了而立之年,对于这样一个望眼欲穿、喜从天降的孩子,他的父母真是欣喜若狂,倍加珍惜。
孩子出生后,他的父母也向其他的父母一样,教他读书识字,但大字不识几个的父母并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当孩子出现对学习的逆反情绪时,家长不是善意的规劝而是听之任之的宽容,当孩子因为学业成绩太差要退学时,父母半推半就的答应了下来。
在他父母眼里,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迈开腿脚用力奔跑,但当孩子因为一点挫折而在学业上跌倒时,他们选择的是,宁可放弃奔跑,也不能让孩子跌倒。
于是他的孩子放弃了学业,开始在社会上游手好闲,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狐朋狗友,整日的东游西逛、吃喝玩乐,每当缺钱的时候,和父母张口要,父母总是大方的给,可是父母给的钱终究填满不了他的胃口,直到有一天因为偷盗而被别人举报,父母害怕孩子跌倒,砸钱息事宁人。
可以说,他一直都是被父母宠爱的孩子,一直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吹打,也没有经受过岁月的磨砺,一路走来,他在父母的庇护下走的很顺畅,但却一点点的失去了奔跑的能力。
希望孩子展翅飞翔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一方面我们希望孩子可以越飞越高,一方面当孩子遇到了风风雨雨,慈悲的父母却时常牢牢抓紧那根拴住孩子高飞的长长的线,在孩子要跌倒的时候,用力的拉了回来。
怕孩子跌倒,只能让孩子失去了奔跑的能力,在危机来临、需要用力奔跑的时候,一次次的摔的狼狈不堪。
2
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湖,叫天鹅湖,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
渔翁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渔翁夫妇成了朋友。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
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食物。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
这是一个沉痛的故事,爱给的太多反而会让对方丧失了奔跑的能力。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因“怕他跌倒”给孩子造成了伤害?想让孩子学会自立,但孩子一旦无法做到,我们就会帮他去做;想让孩子学会勇敢,但孩子遇到了挫折,我们就会挺身而出;想让孩子去探索未知,但孩子一旦退缩不前,我们就放弃了让孩子寻找未知的眼睛。
我们总是想让他们奔跑,却又怕他们跌倒。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逐渐的失去了向前的动力,变得唯唯诺诺,听之任之。
3
以前的我,也是被父母宠爱的孩子,这时常让我有一种错觉,以为一切都是可以不需要奋斗轻易得来的。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当老师布置作业,都成为了让我头疼的事情,当我晚上趴在书桌前闹情绪时,当老师的父亲总会把我的作业拿过去,替我写完。这样的时光持续了很久,那时我一直以为有父亲可以为我打点好一切。
上初中的时候,家离学校较远,父母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起初对于这种交通工具我是兴奋的,但没过多久,我就厌倦了蹬着自行车上学的乏累和庸常,后来,父亲骑着他那辆崭新的嘉陵牌小摩托带我上学,这让我常常以为无论以后的路途有多远,都有父母陪我一路同行。
读了高中,父亲就在我所在的高中任职,那时我学习不好,每当我在学习上有懈怠,被老师批评,父亲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为我排忧解难。记得有一次,因为作业的问题,任性的我和老师顶撞了几句,老师拂袖而去,还是父亲,亲自出面替我摆平了事端。那时的我,常常以为,无论我遇到什么挫折,总有家人为我出面遮风挡雨。
心理学上有种100%理论。如果所有事都是父母做了,孩子就不用做了,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有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孩子的潜力也能爆发80%。如果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给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潜力可能就很难发挥出来。
对我来说,真正的挫折教育来自大学。
我在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书,完全陌生的环境让我不能适应,同学们都能很轻易做好的事情我却无法做的完美,别人早已练就了健步如飞的本领我却跌的狼狈不堪,我突然发现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我失去了自我调整和修复的能力,我才恍然大悟,曾经因为怕跌倒,如今连奔跑的步伐都钝化了。
4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散文集《乡音千里》里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带儿子看电影,儿子对她说:“妈妈,如果我看不懂,请你不要讲给我听。”张晓风起初很吃惊,但后来一想,原来,瞎看瞎猜也比忍受别人转述的故事为好!原来对于成长中的心智而言,错误也是一项权利,一项不容被剥夺的权利。
孩子可能因为坚持凡事自己来而多吃许多苦——但有什么关系呢?哪一个成熟的心灵不是这样长大的呢。”
成熟的心灵都是在不断的试错不断的跌倒的过程中顿悟和升华的,只有经历了这种顿悟和反思的过程,脚力才一次次变得强健,心智才一点点的变得强大,在这个摔倒又爬起奔跑的过程中,谁都替代不了,谁也无权干涉。
也许有人会说,孩子跌倒而不及时搀起会让孩子有挫败感,只是当你一次次搀起他的时候,就已经在他的心智上有了这样的认识——无论我怎样的摔倒总会有人替我奔跑,久而久之,当你没有体力和能力持续为他奔跑,他只能一次次的摔在地上。
可能还会有人说,孩子跌倒了而不扶起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只是这种负责任的态度,看似让孩子在心智还不够成熟的时期少走一些弯路,只是他总有一天要走出深闺学会独立行走,到那时你能为他的未来付得起责任吗?
挫折教育不是给孩子人为的设置障碍,而是在孩子遇到障碍的时候,能够主动的寻求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你的经验可以借鉴给他,但他的成长要他自己来承担。
斯宾诺莎说:“教育之目的,在使儿童成为自主自治之人物,而非受制于他人之人物。”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想要奔跑就一定会跌倒,不要因为怕跌倒而不敢奔跑,也不要因为跌倒了就放弃了奔跑的权利,奔跑是人生的固有姿态,跌倒是奔跑中的人生常态,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到了没有自主自治的站起来,而是总寄托于别人的肩膀和依靠。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自己来完成,不要让你的慈悲和迁就让他丧失了向前的动力,想要让他奔跑,就放开他让他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