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祖将儿子关进宫殿前的米柜八天活活的饿死,父子之前何来这样的戾气仇恨?
英祖对儿子思悼世子寄予非常高的期望,几乎就是以一个非常具有李朝特色的明君的的标准来要求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而这个明君的标准即使是英祖本人也是一些做到了,一些还是理想。问题在于世子并不喜欢学习,具体说是不喜欢阅读儒家经典,而是喜欢三国水浒等,这才是正常的人性,在战场上在江湖上杀伐攻取才是快意恩仇,而所谓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另一种扭曲变形的权谋,在李朝君王外受宗主国控制,内受两班大臣挟制,更受无孔不入儒家理念的固化束缚,许多问题只能倚靠在儒家学问上来说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君王学问,虽然有用,但是不是一个小孩能理解的,他只能理解厌恶的攻击就像三国水浒那样。
这样的君王教育,在中国曾被叫做王道,有很多明君如此做的,其中代表人物是明孝宗,除了后宫只有一人子嗣只有一人这点外几乎是符合儒家经典的完人,被大臣称为“小尧舜”,可是这位君主付出的代价是对那些口头上说着儒家经典心里想着私心自利的大臣们唯唯诺诺,试想那些大臣们尽是经过全国科举选拔上来的精英中的精英,对于儒家经典的引经据典,君王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小尧舜的称号就是大臣对这位柔弱的皇帝的回报,反而看这位皇帝的继承人明武宗则天性叛逆,豪放不羁,极其不配合大臣,被称为天下第一顽主,事实上他的表现并非残暴昏庸,只是在君主之外更像一个富家公子纵情任性而已。年幼的君王大多喜欢霸道而非王道,并非残暴而是霸道很直接一目了然,王道则需要多年的人生经历才能打磨菱角悟性圆通后真正接纳。中国汉朝宣帝还能在教育继承人时公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而到了儒化文柔的李氏朝鲜即使君王也不敢对儒家对两班大臣的道德绑架说一个不字了,这也导致了君主的及其压抑,宫廷里有了那么多的悲剧,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燕山君(自幼生母被处死,登基后疯狂报复杀戮),还有一个就是英祖饿杀思悼世子,英祖退缩妥协不满世子改变他既定方向害怕动乱更怕世子的成功彰显他几十年的错误。
不仅英祖和思悼世子受制制度,连世子儿子正祖登基后也不能为父亲追封为王,因为他已被过继给死去的伯父,他只能举办朝鲜王朝历史上空前绝后庞大规模的巡幸陪伴母亲前往拜祭父亲的陵墓,仅此而已。而在中国,嘉靖皇帝以藩王之子继承堂兄的皇位,却坚决要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甚至通过“大礼议”清洗了朝堂势力,可见中国君主的权力更加的绝对权威。抛开对与不对,单纯就对君王个人人格发展来说,中国君主心理比朝鲜君王幸福的多,许多压力可以外向攻击方式来平衡,而非内向自我攻击来扭曲,感觉朝鲜君王真的可怜。幸好有春秋馆留下大量的记录,能让后人感受他们作为凡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