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韩信身为大将所立的功劳足以称王,但他却没跟武臣、韩广一样,听从谋士的意见自立为王,反而在杀了龙且之后,不惜以先斩后奏这种自污的手段向刘邦请求代理齐王,也不敢擅自称王。为什么?
礼仪
要知道,王是不可以随便自立的,想当初陈馀和张耳劝陈胜缓称王,扶植六国后代壮大势力,自己加以控制,最后众望所归,帝业可成。陈胜没听,先自立了一个楚王。
这样一来就打开了一个坏局面,你农民陈胜可以称王,那我将军武臣也可以称王;你将军武臣称王既然能称王,那我韩广有兵有地凭什么不称王?
最后他们都一个一个的称王,群龙无首,秩序混乱,最终这群自立为王的没有一个笑到了最后。
韩信不傻,擅自称王要面临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不符合礼仪,不能服众,这一条足以致命。如果背叛刘邦,谁能确保韩信的兵不背叛?毕竟背叛别人就要有被背叛的觉悟嘛。
天下大势
自从秦灭亡后,项羽越俎代庖地一口气封了十八个王,这十八个王里死的死,归附的归附,最终只剩下楚汉这两大阵营。韩信厚着脸皮请封代理齐王之前只是个将军,如果将军擅自自立为王,必然会引得无数势力来讨伐。
蒯彻劝韩信称王三分天下终究不够稳妥,要知道项羽和刘邦当时的身份都是王,韩信若自立,项羽会是非常高兴,毕竟三足鼎立,永远永远都是二打一,没有例外。
背叛刘邦就相当于必须与项羽合作,而韩信可是吃过项羽的亏,韩信在项羽手下被埋没到啥也不是,自然是看透了项羽的为人,必不可能与项羽合作。
所以说,韩信在这两股势力下称王却谁也不能合作,为何要反?傻子才反!
性格使然
要知道韩信属于做事不鸣则已,一击必杀的那种人,毕竟经受过胯下之辱也不会冲动贸然横生祸患。
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韩信是不会轻易去做的,从小兵做到将军,已经对他来说已经是阶段性的胜利了,下一步刘邦自己就会封他王,做任何事情都是多余的。
韩信压根就没想反,一心想当个忠臣,从韩信听蒯彻的意见继续攻打已经归降的齐国就能看出,韩信在刘邦的体制下对功劳的渴求。
更不用说,刘邦的知遇之恩。长期的忠君思想熏陶,在刘邦占势且没有大过错的前提下,以什么名义反?飞蛾扑火式愚蠢的野心吗?
如此,韩信这么聪明为啥要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