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诗抄458〔赵孟頫·道德经·六十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六十二章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美言可以市尊③,美行可以加人④。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⑦。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⑧,有罪以免邪⑨?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注释]

1、奥:一说为深的意思,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另一说是藏,含有庇荫之意。其实两说比较接近,不必仅执其一。

2、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之人也要保持它。

3、美言可以市尊: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敬仰。

4、美行可以加人: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5、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6、拱壁以先驷马:拱壁,指双手捧着贵重的玉;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的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

7、坐进此道:献上清静无为的道。

8、求以得:有求就得到。

9、有罪以免邪:有罪的人得到“道”,可以免去罪过。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道者万物之奥, 

奥,犹暧也,可得庇荫之辞。 

善人之宝,


宝以为用也。 

不善人之所保。


保以全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言道无所不先,物无有贵於此也。虽有珍宝璧马,无以匹之。美言之,则可以夺众货之贾,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则千里之外应之,故曰可以加於人也。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不善当保道以免放。 

故立天子,置三公,


言以尊行道也。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此道上之所云也。言故立天子,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所以为道也。物无有贵於此者,故虽有拱抱宝璧以先驷马而进之,不如坐而进此道也。 

古之所以贵比道者,何不日以求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以求则得求,以免则得免,无所而不施,故为天下贵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凡物之見於外者,皆其門堂也。道之在物,譬如其奧,物皆有之,而人莫之見耳。夫惟賢者得而有之,故曰善人之寶。愚者雖不能有,然而非道則不能安也,故曰不善人之所保。蓋道不遠人,而人則遠之。今誠有人美言之,則可以為市於世;尊行之,則可以加於人矣。朝為不義,而夕聞大道,妄盡而性復,雖欲指其不善,不可得也,而又安可棄之哉?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立天子,置三公,將以道救人耳。雖有拱璧之貴,駟馬之良而進之,不如進此道之多也。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道本在我,人患不求,求則得之矣。道無功罪,人患不知,知則凡罪不能汙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毋容置疑,造价管理是建筑项目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建筑工程进度的快慢、以及项目最终的投资效益...
    明瑞观建筑阅读 1,626评论 0 5
  • 侄女昨天突然给我发了长长的信息。 幺舅娘,之前我想给你发消息不是想说这个事[皱眉]我是想说,真的特别谢谢你,幺舅娘...
    真真1阅读 19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