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宇宙间的客观存在(属真理范畴);善,是人类与这种客观存在的相处方式(属道德范畴);美,是这种相处方式的艺术表现(属艺术范畴)。
崇真,崇善,崇美;爱真,爱善,爱美;求真,求善,求美,这是人的天性。人从理智上是崇真、爱真、求真的;从意志上是崇善、爱善、求善的;从情感上是崇美、爱美、求美的。也因此,人类才不会迷失,不会沉沦,不会从恶。许多人成长的经历、工作的环境、从事的职业等都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是真、善、美的求索者、践行者、表现者,但他们对真、善、美都有一种本能的憧憬和向往。譬如,他们都相信真理,抑恶扬善,欣赏艺术等。这也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然而,有些人确实对真、善、美的东西不会心向往之,甚至与之背道而驰,所以,或弄虚作假,或无恶不作,或丑行不断,这些人已离畜生或野兽不远,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了。
尼采说:“倘若人不是诗人,猜谜者,偶然的拯救者,我如何能忍受做人!”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里,多少猜谜者在追寻真、善、美的游戏中,孜孜以求,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有的成为科学巨人,有的成为思想巨擘,有的成为艺术巨匠。爱因斯坦说道:“荣耀而高超的神灵在我们微弱心智所能觉察的微末细节上显示他自己,我对之衷心赞佩。我的宗教信仰由此构成。我深信有个高超的智能彰显在不可思议的宇宙之中,这构成我对神的信念。”所以,这些成功的猜谜者所猜到的答案,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小部分,或是一个大概,或是一个近似值。而真正的答案,那些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却永远放在天堂上,掌握在上帝的手里。这类似于对历史的解读,任何人对历史的解读,或多或少都带有个人的阶级或政治立场和感情色彩,所解读出来的情况只能接近于史实,不可能原原本本地还原历史的真相。历史的真相,永远都只会存在历史老人那里。(故可以这样说,历史没有真相,历史是后人解读出来的。)
面对万能的上帝,不少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都表示出了实事求是的谦逊,如爱迪生这样说:“发明这些的不是我,而是一个能工巧匠——全能的天主,他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不过是第一个掌握了它的部分因果律罢了。”牛顿说得更生动:“我的工作与神的伟大创造相比,不过如一个小孩子在大海边偶然捡得一两片美丽的贝壳而已。”我也相信,在这个广漠无际的宇宙里,肯定还有无数的美丽贝壳等待人类去拾取。谁拾得越多,越对,当然就越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佼佼者而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正如王蒙所说:“人的伟大与否,在于你对道的体悟的深浅多少远近。”
爱因斯坦还说:“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来指引着自己的抱负和辨别是非。始终在我面前闪耀着光芒,并且让我充满活着的喜悦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理。对我来说,以舒适和享乐为目标的生活从来没有吸引力。以这些目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伦理观点只能满足一群牲畜的需要。”可见,一个人主动积极地参与人生这场寻求至真、至善、至美,却任何人都无法得到全部最终答案的猜谜游戏,就构成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有人问我信仰什么?我信仰真、善、美。所以,我始终行走在探寻真、善、美的朝圣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