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上位者的一句话就能让小人物跑到死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几天去电影院看了大鹏导演的《长安的荔枝》。我在看电影之前就已经看过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故而看电影时会不自觉地跟原著的情节人物进行对比。谨以此文记录我对于原著的阅读和电影的观后感。


1、剧情梗概

李善德是长安的一个九品芝麻官,明算科及第——算数学霸,在官场是一个人人欺负的窝囊小官。

某天皇帝下了诏书要求在杨贵妃生日当天从岭南运来鲜荔枝。由于荔枝保质期过短且长安离岭南路途遥远,没人敢接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善德的上司与同僚于是设计把这个“荔枝使”的名头推给了李善德,准备让他背锅。

李善德心如死灰,在两个好朋友——韩洄和杜甫(电影把韩洄这个人物删掉了)的鼓舞下,决定背水一战。他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第一次抵达岭南,李善德认识了商人苏谅和荔枝园的阿僮。他用岭南当权者(岭南五府经略使)给他的通行符牒(商人可用来免税)跟苏谅换取荔枝转运试验的经费。与阿僮请教荔枝的保鲜之法。如此几人渐渐成为了好朋友。

在苏谅和阿僮的协助下,通过多次试验和头脑风暴,李善德终于找出了可行的荔枝转运法。

他回到长安请求官府协作运行,却因官场流程屡遭碰壁,最终与当权者右相达成合作。

第二次抵达岭南,因未实现与苏谅的承诺以及种种误会,李善德与苏谅决裂。阿僮也因为他的荔枝转运法,荔枝园被砍大半,伤心欲绝。

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后,李善德终于完成了荔枝转运的使命,将新鲜荔枝送到了杨贵妃的面前,博得贵妃一笑。

运输荔枝的这段经历让他看到,当权者的一次突发奇想就会导致民不聊生。为了心中正义,他放下大好前程与右相决裂,最终全家被流放到岭南。


2、主角高光

我是原著党,对电影的改编程度以及人物的删减呈现不太满意。

电影删减掉了两段原著中我认为非常精彩的戏:

一是李善德准备从长安出发时,在韩洄(电影中对应角色是杜少陵)的建议下去找他的上司上林署的刘署令讨要伙食费。期间李善德一改平时的“窝囊”人设,生平第一次态度强硬地用“荔枝使”的位置为自己争取到了第一笔钱,正是这笔钱支撑他到了岭南。

刘署令勃然大怒,说:“你是荔枝使,直接去找户部要钱啊,关上林署屁事?”李善德却亮出敕牒,指着那行“奉敕佥荐李善德监事勾当本事”,说:“这‘佥荐’二字是您写的,自然该先从上林署支取钱粮,上林署再去找度支司报销。”

刘署令还要呵斥几句,李善德却板起面孔,说:“您不给我钱不要紧,但不要耽误了圣人的差遣啊。”刘署令嘴角抽搐几下,到底了,痛心疾首地从会食费里调了三十贯出来。

《长安的荔枝》

二是李善德为了从苏谅处多借钱,第二次去拜访岭南五府经略使,想要再拿五张通行符牒,与掌书记赵辛民的那段对手戏。

赵辛民本着欺负老实人的心态一毛不拔,一直在“耍滑头”,而李善德见状也不忍了,爆发出了不符合他人设的气势,逼得“老油条”赵辛民不得不听命于他——多给了五张通行符牒。台词十分精彩。

赵辛民冷笑一声,这蠢人不过如此,转身要走,不料李善德突然捏紧拳头,大声道:“人与符牒,本使全都要!”

这次轮到赵辛民愕然,却见李善德涨红了面皮,瞪圆眼睛:“实话跟你说吧!荔枝这差事,是万难办成的,回长安也是个死。要么你让我最后这几个月过得痛快些,咱们相安无事;要么……”他一指赵书记那沾了血点子的袍角,“我多少也能溅节帅身上一点污秽。”

赵辛民被他一瞬间爆发出的气势惊得说不出话来。李善德喝道:“若不开符牒也罢,请节帅出来给我个痛快。长安那边,自有说法!”说完径直要往府里闯。

赵辛民吓了一跳,连忙搀住他胳膊:“大使何至于此,区区几张符牒而已,且等我去回来。”说完提着袍角,匆匆进了府中。

《长安的荔枝》



3、会见右相

从岭南回到长安后,李善德拿着历尽艰辛写出来的“荔枝转运法”去走官场流程,却经历了各个部门“踢皮球”的待遇。

在受尽了冷眼,又被宦官鱼朝恩骗走了“荔枝转运法”之后,李善德突然接到了右相杨国忠的会面邀请。会见右相时诞生了一句很著名的话“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强者是可以“开后门”的。

李善德接了牌子,又讨问手书,以方便给相关衙署行去文牒。杨国忠一怔,不由得哈哈大笑:“你拿了我的牌子,还要按照流程发牒,岂不坏了本相的名声?——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李善德唯唯诺诺,小心地把牌子收好。

其实,杨国忠不给手书,还有一层深意。倘若李善德把事情办砸了,他只消收回银牌,两者之间便没任何关系,没有任何文书留迹,切割得清清楚楚。

《长安的荔枝》

为了跟苏谅的承诺,李善德这样一个唯唯诺诺的人也曾冒着惹怒右相的风险为苏谅争取过,然而这段争取的对话在电影中却仅由一句台词带过。

他补充道:“这次转运,所费不赀。有岭南胡商苏谅愿意报效朝廷,国库不必支出一文,而大事可毕。”

“岭南胡商?瞎胡闹。我大唐富有四海,至于让几个胡人报效吗?体面何在!”

李善德有些惊慌:“那些胡商既然有钱,又有意报国,岂不是好事?”

“关于这次转运的钱粮耗费,本相心里有数。”杨国忠不耐烦地摆摆手。

“下官也是为了国计俭省考虑,少出一点是一点……”他想到对苏谅的承诺,不得不硬着头皮坚持。

杨国忠有些不悦:“本相已有一法,既不必动用太府寺的国库,亦无须从圣人的大盈库支出。你安心做你的事便是。”说完他把身子转过去,继续看塔上的蟠龙。李善德知道谈话结束了。

《长安的荔枝》


3、李夫人

李夫人在原著中出场次数不多,大部分时间是作为李善德的“软肋”存在。最后一段被流放岭南之后与阿僮的对话部分是人物的高光时刻。

“好多年前了,我们一群少男少女去登华山,中途我的脚踝崴了,一个人下不去,需要人背。华山那个地方的险峻,这样背着一个人下山,极可能摔下万丈深渊。那些愿为我粉身碎骨的小伙子都不吭声了,因为这次真的可能粉身碎骨。只有他一言不发,闷头把我背起来,然后一路走下山去。我问他怕不怕,他说怕,但更怕我一个人留在山上没命。”李夫人说着说着,不由得笑起来,“他这个人哪,笨拙,胆小,窝囊,可一定会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

《长安的荔枝》

她替李善德辩解这段,堪称夫妻同心楷模,把李善德的人物塑造又拔高了一层。

“其实他去找杨国忠之前,跟我袒露过心声。这一次摊牌,一家人注定在长安城待不下去。只要我反对,他便绝不会去跟右相摊牌。可这么多年夫妻了,我一眼就看出他内心的挣扎。他是真的痛苦,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家人,仅仅是为了一个道理,却愁得头发全都白了。十八年了,他在长安为了生计奔走,其实并不开心。如果这么做能让他念头通达,那便做好了。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长安的荔枝》


4、关于电影

《长安的荔枝》电影虽然总体质量不高,但是大鹏作为导演可谓是把影响力法则贯彻到了极致(影响力法则:一个人的财富取决于其影响力大小,影响的人越多,对社会的价值越大,获得的财富也就越多)。

他邀请了很多各行各业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让他们都能在电影中参演到一些无关痛痒的群像角色。光我认识的就有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作家大冰、原著作者马伯庸、篮球运动员孙悦、脱口秀付航和胖子门窗、喜人罗圣灯和苗若芃等等。

这个做法对于电影的传播来说是很有利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在引流。

这些知名人物参演了电影之后,虽然戏份不多,但对于电影的宣传肯定会有所助益。


马伯庸用一颗鲜荔枝写尽了大唐从繁华转到破败的根本原因——当权者的自私和制度的荒诞。

通过李善德这样的小人物体现普通人在面对不公的皇权时如蚍蜉撼树。同时也写出了在历史的洪流中小人物的勇敢和坚韧。

李善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