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大体相同,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苦衷”,相信这句话你并不陌生,但其实不幸的人有时也异曲同工,至少在我看来《沦落人》所表达的就是这样。
《沦落人》这部电影在其他电影节也收获了不少奖项,在香港上映后口碑也不错,但有人喜爱就有人质疑,这部片子被一些人指出抄袭奥玛·希和弗朗索瓦·克鲁赛主演的法国电影《触不可及》,在其他访问中导演陈晓娟也承认参考过《触不可及》,但参考始终不会与抄袭划等号。
至于为何这么说,咱们就拿两个电影做一下比较,来进一步分析《沦落人》的独特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电影分别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沦落人》讲述的是中年男子梁昌荣因意外受伤瘫痪后妻离子散,他认为人生再没有值得期望的东西,而自己亦不值得拥有任何东西。年轻菲佣Ecelyn因为现实的原因,成为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工人,放弃了称为摄影师的梦想。那一个夏天,这样的两个陌生人相遇相识,感情在他们的主仆关系中发芽。然而盛放的,确实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尊重和爱,他们一起经历的春夏秋冬,令他们学习到底要怎样面对人生的四季。
而《触不可及》讲述的是一个行动不便需要坐轮椅的大富豪菲利普,另外一个则是刑满释放人员德瑞斯,一个相当懂得察言观色的黑人小伙子,如今他是菲利普的“保姆”,负责照顾他的一切饮食起居。从表面上看,菲利普和德瑞斯之间可以说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不论他们的生活背景还是身份地位,基本上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可即使如此,这两个人还是建立了一种不太稳定但持续上升的朋友关系,而且全部是以真诚、坦白和幽默作为根基的。
从剧情设定上看确实两部片子存在着相同之处,两部电影都是围绕残疾人和仆人之间展开的故事,但是从人物设定方面来看,两部电影是存在着不同的。
《触不可及》中残疾人是一个富豪,而仆人是一个刚刚刑满释放的罪犯。《沦落人》中残疾人与仆人都可以看为穷人。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只是换了个身份而已,这并不会改变什么吧。
并不然!《触不可及》中的人物设定牵扯到了一个阶级问题,就是富人和穷人之间的阶级差别,但其实电影并没有那么直接的表达出来,比如仆人生活的贫民窟的镜头,贫民窟的色调一致处于冷色调,而富人居住的别墅中处于暖色调,这种冷暖色调的对比也就将这种阶级差别表现了出来。
但在《沦落人》中,导演将两个人物都处于边缘化,换句话说两个人都是社会底层人物,所以二者之间不存在什么阶级差别,更多的是相互同情,也印证了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但《触不可及》中的那种阶级差别离我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也和电影名字一样触不可及。
而《沦落人》中两个不幸的人相遇是我们常见的。换而言之,你在生活中是看到仆人伺候富家公子的次数多,还是保姆伺候多病的老人次数多?答案心知肚明。
那么取消或者说根本就不设置阶级之间的差别对电影《沦落人》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他印证了电影的名字及主题,同是天涯沦落人。其次它有别于《触不可及》,《触不可及》所设置的这种剧情,正如电影的名字一样,触不可及。所以我们只能用一种相对可观的视角去看待这部电影,而《沦落人》所发生的事情就是我们市井小民身边的普通事迹,相对而言我们见到这种情景的次数比《触不可及》中的场景要多,所以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也会自然的融入其中。简单来说就是,《触不可及》正如一份法国大餐,但食不饱,而《沦落人》更像是一份饺子,接地气,分量足。
当然,这也与导演所运用的拍摄手法有关,看过《沦落人》你会发现,这部电影的特写镜头占据了电影的大量篇幅,尤其是主仆之间的对话,这种镜头手法的运用就会使观众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代入到电影当中,以至于在看完这两部电影后,《沦落人》的情感表达会相对深重一些。
从剧情发展来看,其实二者也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触不可及》中的主仆之间是一个相互的情感交流过程,主仆之间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富人因为仆人的影响渐渐地接受一切,而仆人因为富人的影响从自甘堕落中解脱。
而《沦落人》中这种情感的交流一开始是单向的,主人为了帮仆人完成梦想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帮助她,在仆人为问及主人有什么梦想的时候,主人却说没有梦想,因为他是一个废人。但就是这样仆人也没有让他自甘堕落,她鼓励这主人:“有很多事我们都无法理解,你不幸,非常不幸,但不是你的错,你无法选择不做轮椅,但你可选择怎样在轮椅上坐”。所以这种情感交流一开始是单向的,随着剧情的发展,这种交流开始变成了相互的。
另外,这部电影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梦想的主题,这是《沦落人》中所独有的。“人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分别呢?”正如周星驰所说的那样,其实每个人都有梦想,但现实是残酷的,残酷的现实会逼迫你放弃自己的梦想。就像《沦落人》当中的主人,你说他能没梦想吗?只是残疾的现实禁锢住了他的梦想,逼迫他放弃。而仆人的梦想也一度被生活困窘所威胁。
但为什么要设置两个生活中都不幸的人在一起,你考虑过嘛?我想应该是这两位不幸的人都被残酷的现实所伤害过,所以更了解彼此在心灵上更需要什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就像郭德纲说的那样:“我挺厌恶那种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在生活中这种人比比皆是,当你生活中遇到困难而沮丧时,他们会说其实我了解你的感受!屁话!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件事情对你带来多大的痛苦,他们只是象征性的说几句安慰的话,然后转脸就忘掉。
这个世界中,除了父母没人愿意帮你分担痛苦,他们也不了解你说承受的痛苦,有时候我们必须试着自己去化解痛苦,但当你遇到了另外一个痛苦的人,结果就会不一样,你明白他的痛苦,或多或少的你知道这份痛苦对他有多大感触,所以你也懂得如何帮助别人怎样化解痛苦。
话题转回电影,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不幸的人其实异曲同工,他们都不同程度的承受着现实带来的肉体以及精神上的折磨,但是负负得正,这两个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就会产生新的正能量。
正如仆人所说的“生活不能等,但梦想可以。”试想一下,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了生活能够过得下去,暂时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久而久之就被现实生活所同化。
时间确实是个“好东西”,它会衰老你那青春的容颜,它会日益削减人们心中的情感,它更会不断减弱你当初的梦想。唯有与时间赛跑的人,才懂得如何时刻保持那份火热的情感,那场没有做完的梦!
依然是人!仍在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