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白话】孔子说:“君子言行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多方学习就不会流于固陋,以忠信为做人处事的原则,不与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有了过错不怕去改正。”
一个人要立志成为君子,就有很多地方要改善。如果已是君子,何以还会有要改善的毛病呢?君子也是一个动态,也就是说人生是一个趋势,核心是看一个人究竟有没有志向。
在古代要分君子小人其实并不困难,有一句话说“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
儒家思想很强调变通,强调时机。孔子描写自己的时候说,古代的那些贤者,他们都要这样做、要那样做,我与他们不同,我是五个字“无可无不可”。什么叫“无可无不可”呢?就是我没有一定要怎么做,也没有一定不要怎么做, 要看时机来判断。儒家思想除了强调仁德,也很强调明智,仁智并重。仁德表明内心真诚,真心愿意主动地做好事做好人;明智表明判断。
“无友不如己者”。有人把它翻译成“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这样的翻译有问题。为什么?因为你要与别人做朋友的时候,既然还没有做朋友,怎么知道谁比谁更好呢?已经知道谁比谁更好了,便说我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我要和比我好的人做朋友,那比我好的人也会说我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他也不理我了,如此一来,谁能结交到朋友呢?
所以,我特别强调,“不如”两个字可以理解为“不相似”,这在《论语》里面例子很多。什么叫“不相似”呢?前面有个原则叫做忠信,交朋友一定是以忠信作为基本原则。然后就要看朋友之间志趣是否相合,比如我喜欢爬山,你喜欢游泳,我喜欢下棋,你喜欢打球,一到放假的时候根本凑不到一起,请问,怎么做朋友呢?志趣相似才有许多交集,我们才能够在许多方面有共鸣,好比喜欢念哪一类的书,喜欢看哪一种电影。志趣相似,大家交朋友就很容易了,就很自然了,前面有一个“主忠信”,所以不用担心交到坏朋友,因为忠信是做人处事的根本,然后与自己志趣相合的人、相似的人可以做朋友。
最后一句,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这一句话事实上很难做到。一般人的过错都来自于性格,什么性格的人犯什么样的过错,要改正过错,等于要修改性格。我们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很不容易的。虽然难,但还是要尽力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