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并不想写西语相关的学习内容,而是想记录一下今天教琴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突然明白什么叫做传承。
开学之际,总是会有很多稚嫩的小面孔或是因为自己懵懵懂懂的兴趣,或是因为爸爸妈妈的安排而开始学习钢琴的旅程,也会有一些已经入门不多时的所谓的老生因为假期的懈怠,或是因为厌恶每天按时按点有任务的练琴而选择放弃继续学琴之路。今天新见到的小男孩不过五岁,刚刚上幼儿园大班,但学钢琴已经有一年的学龄啦,圆圆的眼睛,白白净净的皮肤,很活泼, 会主动称呼人,但是一坐上琴凳,问起之前的学琴情况和进度,脸就一直朝向旁边一起听课的奶奶,向奶奶求助,让奶奶来回答学了什么,可以看得出祖孙两人感情很好,小男孩也很爱和奶奶撒娇。也许是因为刚开始学琴时还小,需要有人来协助学习与记录,但奶奶过度的帮助已经让小男孩将学琴之事完全抛给了奶奶,没有奶奶就什么都不会,也什么都不练,因为在他认为这是奶奶的事啊。
在我的观点里,除非特殊情况,一般的小朋友一年级开始学琴就很合适,一是上了学老师就开始系统地要求学习规范与习惯,二是一年级的身体成长情况与智力,也就是接受知识的能力能够满足刚开始的学琴要求。但很多家长望子成龙,4,5岁时就跃跃欲试,大包大揽的让孩子开始学琴,也就出现了很多和这个小男孩与奶奶同样的情况。
学琴除了考级作为艺术特长可以加分这样功利性的目的,除了在公共场合演奏露一手这样满足虚荣心的功能,从我自身的成长经历来看,因为学琴,给我带来更多的是习惯的养成,耐心的磨练,态度的端正,和学习方法的借鉴,这大概都要归功于我的钢琴老师。他的教学理念是学琴要先学会做人,不仅在学琴技巧,乐理知识上严格要求,不鼓励学生集中考级,而是把它当做一件能力达到的时候水到渠成之事,而且教课过程中,更乐意通过教琴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怎么解决,怎么将学琴中的所学运用到学校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去。
越大我就越认同老师的观点,艺术应当以一种虔诚,认真的态度被对待,更多的在艺术中学会欣赏和享受。而学习艺术的过程更应该是注重习惯,态度培养的过程。此外,许多钢琴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完全可以照搬到学习上,并且运用的很好的。所以在自己教课的过程中,除了琢磨怎么能把技术性的问题讲的更清楚更透彻,我更愿意用我微薄的力量来影响和为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学习思路。
所以今天在碰到这对祖孙俩,在交谈中感觉这位奶奶是位能听的进去别人话的人的时候,我就用我自己的经历,来告诉这位奶奶,学琴的陪伴是监督的作用,而不是代替,老师与家长的共同任务应该是让孩子树立起这是我自己的事,至少我需要为我的事情作出努力,毕竟每个孩子在玩具,零食等其他他所爱的东西上,都知道竭尽所能的去获得,那么通过类比,需要让他们明白学钢琴和这些事是同等的地位。毕竟能够学好钢琴,或者说能够在自己的每一项爱好上做的很好的人,都是自我管理,自我纠错,自我耐心的高手,这些也是一个学生能学习好的关键,不是吗?听完这些,这位奶奶很激动,很受启发, 甚至一位花甲老人有些哽咽,这都是源自对他孙子的爱,所以她觉得能以一种更好的方式辅助好教育孙子,她很开心。
我也同样,这种经验与思想的传递,能真正影响并帮助到他人,这大概就是传承的力量吧。希望我能不断精进自己,在交流中为他人,也为自己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