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执

厨房的瓷砖上还沾着没擦净的番茄汁,是刚才争执时打翻的盘子留下的。你攥着抹布站在原地,听见客厅里的电视还开着,声音却像隔了层玻璃,嗡嗡的听不真切。明明只是为了“晚饭吃面条还是米饭”这样的小事,话赶话就吵了起来,最后他摔门进了书房,你蹲在地上捡碎瓷片,指尖被划了道小口,血珠渗出来时,才发现心里比手更疼。

地铁上的争执来得突然。穿高跟鞋的女士不小心踩了小伙子的白鞋,“对不起”三个字刚出口,对方就炸了:“你没长眼啊?这鞋刚买的!”女士的脸瞬间涨红:“我都说对不起了,你至于吗?”两人的声音越来越大,车厢里的空气都跟着绷紧,有人小声劝“算了算了”,却被小伙子一句“站着说话不腰疼”顶了回去。你看着那道被踩出的灰印,突然想起上次自己不小心蹭脏别人的包,对方笑着说“没事,擦擦就好”,原来一句体谅,真的能浇灭很多火气。

办公室的打印机前,两个同事正为“谁先打印”争得面红耳赤。A说“我这文件急着交”,B说“我等了半小时了”,声音一个比一个高,手里的文件都快捏皱了。你走过去把自己的文件往旁边挪了挪:“我不急,你们先用吧。”A愣了愣,突然说“还是你先来吧”,B也跟着点头:“对,刚才太冲动了。”打印机“滋滋”运转起来时,你发现其实没人真的在意那几分钟,争执不过是怕自己的“急”不被看见。

菜市场的争吵带着烟火气。穿花布衫的阿姨嫌摊主的秤不准,“这苹果看着就不够秤”,摊主把秤砣往秤盘上一砸:“我在这儿摆摊十年了,还能坑你这点钱?”旁边的人围过来看热闹,有人说“称给她看看嘛”,有人劝“阿姨别较真了”。最后摊主重新称了一遍,多放了个小苹果进去:“算我赔罪,刚才说话冲了。”阿姨接过袋子时嘟囔了句“早这样不就完了”,嘴角却没那么紧绷了——原来争执里藏着的,有时只是“怕吃亏”的小心思,给个台阶,就都能下来。

电话里的争执最熬人。你对着听筒说“这个方案应该这样改”,搭档在那头喊“你根本不懂市场”,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刺似的扎人。你把手机开了免提,扔在桌上听他吼,直到他说“算了,跟你说不通”,你才突然觉得累,轻声说“我们都冷静半小时,再聊”。挂了电话,窗外的鸟还在枝头吵,你却突然想通:争执不是为了争输赢,是怕自己的想法不被听见,可如果声音太响,再重要的话也会变调。

楼道里的争执带着点委屈。楼上的小孩总在半夜蹦跳,你上去说了两次,宝妈红着眼圈说“孩子精力旺,我管不住”,你忍不住提高了声音:“我们明天还要上班啊!”话刚出口就后悔了——她眼角的黑眼圈比你还重,怀里还抱着个哭闹的婴儿。后来你买了副静音垫送上去,她非要塞给你袋自己烤的饼干,“谢谢你体谅”,原来争执的尽头不是输赢,是看见对方的难处。

你慢慢发现,争执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情绪没处安放时的乱撞。像两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刺猬,明明想靠近,却用尖刺把彼此扎得生疼。那些为“面条还是米饭”吵的架,为“谁先打印”争的执,为“踩脏鞋子”红的脸,说到底都是因为“怕不被重视”“怕受委屈”“怕自己的声音被淹没”。

就像现在,你看着书房的门,听见里面传来翻书的动静。你把那盘重新切好的番茄端过去,放在门口时轻轻敲了敲门:“我煮了面条,放了两个荷包蛋。”门开了条缝,他的声音闷闷的:“刚才我不该摔门。”你笑了笑:“我也不该揪着不放。”面条的香气漫开来时,你突然懂了:争执不可怕,可怕的是忘了争执的初衷——我们本是为了更靠近,不是为了更疏远。

其实化解争执很简单:先别急着赢,先想想对方为什么会急;先别忙着喊,先听听自己心里到底想说什么。毕竟,能和你争执的人,大多是在乎你的人。把刺收一收,把声音放软点,就会发现,比起输赢,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好好说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