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时间的流逝,使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悲歌。
朱熹惆怅,“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苏轼赠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席慕蓉也曾怀念过往,“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李克富老师于15年前发出如此感慨:我一直是精神分析的忠实追随者和实践者,在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文化重构、人格重塑的时代背景下,在当今对金钱和实利的信奉和追逐中,有相当多的人早已不再相信精神还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但与此同时却又因精神的失落而产生出巨大的焦虑、苦闷和空虚。不过,尽管人们普遍感觉到因精神空虚而产生的痛苦和焦虑,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精神家园的丧失,乃是因为我们自己对精神采取了放逐的态度,把它视为物质的奴婢、肉体的附庸。
以上都是名人名言。作为小人物的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在寻找15年前照片的时候,才蓦然发现竟然没有一张自己单独的照片,电脑里基本都是孩子的照片,那时的我就是整天围着孩子转的一个妈妈。
今天是9月1号,每年的开学季。15年前的今天,孩子正式去了幼儿园。虽然之前已经有一个多周的适应和铺垫,那一天,因为没有天线宝宝的陪伴,他撕心裂肺哭了一天,把园长都惊动了,自此他成了幼儿园的名人,也是幼儿园里唯一一个可以带着自己玩具的小朋友。
15年后的今天,孩子去学校报到了。为了避免伤感,我没去送他,爸爸送他去了学校。临出发前,孩子跟我说:“老妈,我得嘱咐你几句,我不在家,你要好好吃饭。”“知道了,我尽可能做到,不光要好好吃饭,我还尽可能早睡觉,你也要做到哦。”没敢多说,再多说怕不争气的眼泪就要流出来。
说来也奇怪,昨天微信不能接收新信息了,所以今天和孩子约定有事可以QQ交流,或者打电话。捣鼓了一上午,终于又能上了。晚饭后查看微信运动,孩子走了19529步,我点了赞。就在我点赞后不到一分钟,孩子发来信息,“可以上微信了?”我回复信息后他发起视频聊天,让我看看他的宿舍是什么样子的,哪里放物品,哪里晒衣物,哪里可以学习……
暖心的大青年,知道为娘的担心他,主动汇报了情况,他不再是那个和我一分开就哭闹的小家伙了。15年的时光,分离焦虑从他身上转移到了我身上。
为了让他离开我的时候能独立自主,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锻炼他各种自理能力。现在的他很适应独立的生活,可我的心里怎么有点怅然若失呢?
18年,全心全意为孩子付出,经常都忘了自己,现在的他已离巢开始展翅高飞,是时候将精力用在我自己身上啦。
好在几年前我就开始为分离做准备。学习中医、学习心理、学习茶艺、学习古琴、学习开车,不断扩展自己的活动范围,就是为了能在孩子离开的时候我还能跟朋友们玩,跟自己玩。
过去的15年,五千四百多个日子滴在了时间的流里。下一个15年,正值花甲,我能是什么样子呢?想象不出来,时代实在是变化太快。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时间会给予我更多的精神财富。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回归简单。当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渐渐远离自己的精神家园。想要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先要止住追求物质极大丰富的前进脚步,回头看看自己来时的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