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玥姐写作第1天】 ————让你的故事自带吸引力

学习新媒体的朋友都知道,我们现在学习写故事,不是单纯地为了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而是为了通过一个精彩的故事去论证文章中的观点。而好的故事都有三大特征:1.能够充分论证观点;2.没有多余信息;3.富有细节要想把故事写好,其实是围绕这三个特征展开的。

那怎么把自己经历的或者自己听到的故事写的具有吸引力呢?下面是我第一次写读书心得所用到的案例,我们一起来找找它的问题。

作为一名护士工作者,在一次接夜班的时候,交班的同事告诉我没有特殊的情况,但是经过我的检查,发现交班的同事,并没有跟我传达正确信息。这对病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我即刻对病人进行再次检查、观察情况,最终情况稳定。后来,我主动向这位同事沟通这件事情,耐心听完她对病人情况的描述,然后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补充,提出了照顾病人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大家听我这么简单的介绍,是不是觉得这案例还蛮典型的,可是我当初把这么典型的事儿写的特别累赘。

有一次值夜班时候,通常是两个人值夜班,那天我上大夜(凌晨01:30)接班,小夜班的护士跟我讲,只有刚做起搏器手术回来的病人血压偏高,已经给予降压药口服了,其他病人病人无特殊情况,我问33床患者血压情况怎么样,她说到每天都是77/45,不用管。我开始接班后第一次巡视病房,发现每个病人心电监护上都显示小夜班从17:30接班到第二天凌晨01:30就晚上8—9点测了血压,九个手术病人术后也只测了一次血压,其中两个手术病人血压偏高也未复测,老病号37病人血压72/44也未复测,更未告知医生处理。晚上针对血压异常的病人,我给予处理之后,反复复测血压,并且查看37床来院时血压115/62,是从当天下午两点半才下降的,零晨经过我反复复测已经能恢复正常98/62。清晨,我向这位护士沟通这件事情,她说是一晚上测了一次呀,这很明显就是我跟他在处理患者病情有分歧,我当即指出上小夜班病人不能只测一次血压,更不用说当天还有这么多手术病人,不过说这些,对她就像对牛弹琴,碰了一鼻子灰,37床血压天天都是70/44,其实这就是她在引导错误信息。我意识到我要解决我跟她之间的分歧,必须进行主动沟通,我仔细理了理我即将要谈论的话题细节—82岁老人,血压长时间偏低,身边没有家属,血压未复测,病人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可怎么办?这个病人医生早已停了病危。目标是想让护士医生对病人长时间低血压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晨会交班上,我耐心听她交完班对这个病人的情况做了补充,并明确提出该护士应该复测血压,并告知医生处理,给出他们充足参与谈论的理由,如果病人出现意外,对护士医生也是医生也是一种伤害,护士长连连说提醒的对,这件事也引起了主任的重视,他提出护士在值班的时候发现病人的血压偏高或偏低,要及时复测血压,并告知医生,血压偏高,容易引起脑出血,血压偏低再加年龄偏大,和心脏方面的综合原因容易引起脑梗。

我现在用一句话能够讲明白的事情,当初却用了1000多字,而且还让人不明所以,不知道这个故事是要表达什么。

而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把我们经历的或听到的故事说的更具有吸引力。

  01如何让故事充分论证观点&去除多余信息

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荐给大家:先用一句话去概括故事,然后去判断它是否满足第一和第二特征。

比如上面那个故事,我们想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这样描述:

在一次护士接夜班的时候,交班的同事没有跟我传达正确信息,但我却对病人进行再次检查观察,确定病人情况稳定后,并主动向这位同事沟通照顾病人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概括出这一句话后,我们就可以拿它来作判断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是否满足第一特征,也就是它是否能够论证观点。我当初写的是《掌握沟通》这本书的读书心得,我要论证的观点是“主动沟通,可以有效帮助我们管控分歧”或“通过交谈,找到双方的认知差异,共同解决问题”,那这个故事是能够起到论证作用的。

接着我们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二特征,拿着这句话去和故事不同部分做比较,看看哪个部分的故事是和这句话完全不贴边的。

在这里要强调说一下,新媒体文章和传统文学是很不一样的,新媒体文章一定要快,准,狠,但凡和核心主题无关的东西,就统统要去掉,否则读者一感觉不知道你在写什么,那他就不会看了。

02要想使故事富有细节,说白了就是要让人知道这个故事都具体发生了什么

它有一个万能模板,先写冲突,也就是主人公遇到了什么事儿或什么困难;再写故事主人公都做了哪些行动;最后写行动的结果是怎样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