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孩子做家务该不该给钱#。这个话题的阅读量有163万,参与讨论的人有2851个。由此可见很多父母都非常在意这个话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培养孩子金钱意识的重要性,开始注重孩子的财商教育。那么财商教育要从给钱做家务开始吗?
微博上的观点大致分为三类,支持,中立,反对三种态度。
我家里也有个小朋友,也到了可以做家务的年纪。以前听一位朋友讲的故事。说他哥哥的女儿,从小开始就训练给钱家务。现在已经上小学的孩子,能够独立地发传单,帮父母干其他工作上的事情了。听得我也非常羡慕,也想尝试一下。但是正如上文一位家长提到的,这样做会不会培养出一个只是认钱的孩子呢?原本做家务就是家庭成员都应该共同努力的,为什么孩子做家务要给钱?
我在《反溺爱——在日趋物质化的当下培养自控、乐观、坚毅的孩子》看到了一个关于做家务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很多是来自于家长。但是在1904年布兰奇*迪士摩出版的一本论文集中,他搜集了各个年龄层英国小孩写的文章。在提到“孩子做家务应该收钱吗?”在9岁的孩子里,有66%的孩子认为,他们做家务应该得到报酬;但是对13岁的孩子来说,只有36%会这样想。迪士摩指出,孩子越长大越意识到,家里的每个人都应该为家里做贡献;另外,要求付费会让孩子变得自私,变得一切以金钱为目的。
那么怎么避免养出自私的孩子,又可以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呢?有一对父母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以创业家的精神来思考,希望他长大后能靠自己的想法赚钱,不是靠把事情做好的能力。所以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孩子如果单纯的做家务,是不会赚到钱的,但是他如果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能够赚到钱。比如,孩子看到院子里有很多叶子,他就主动提出可以用耙子把院子打扫干净;看到祖父母的车子脏了,他想到了可以来清洁汽车赚钱。他的父母后来记录到,他们的这种方法,在孩子身上渐渐起了一种作用。孩子把赚钱当成是解决问题的项目,而不是把时间卖给别人。这种思考方式会让你的孩子脱颖而出。
看到这则小故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这对父母的做法堪称智慧。同时兼顾了家务和零花钱,又能培养孩子积极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那么《反溺爱》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书中还有什么其他吸引人的观点呢?《反溺爱》作者是美国作家罗恩·利伯。曾经在facebook上分享自己关于如果与孩子讨论金钱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回应。而且他也受邀到学校给家长们分享经验。这本书呢,正是作者汲取了各种反馈和自己的演讲经历后写成的。
这本书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地方在哪里呢?
第一,作者认为,父母对待金钱的态度必须是中立的。既不能避而不谈金钱,也不能过于计较金钱。相反,认真地和孩子谈论金钱,使用合理的方法,能够培养出乐观,自信,积极的孩子。孩子不会在跨入社会的一瞬间立刻学会管理金钱,因此从小开始与孩子交流关于金钱的观点和想法必不可少。
第二,书中有大量的案例解析,而且都是真实的。读起来轻松易懂。虽然都是西方人的故事,但同样值得我们借鉴。从上文提到的小故事,就可以看出对于做家务是否给钱,重要的是父母的思考方式,而这种对待事物的思考方式是没有中西之分的。
第三,书中的财商教育,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是紧贴日常生活,从生活中的小事说起,从细节入手,教会父母如何培养出自控,乐观,积极的孩子。正如作者在书中说的,书中有一份详细的行动计划,可以帮助家长处理许多日常问题,包括牙仙,零用钱,家务,慈善捐款,储蓄,生日,度假,手机,银行账户,衣服,汽车,打工,大学学费等等。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父母学习的好书。既有系统的架构,又有大量的细节支撑。帮助父母们理解金钱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教会父母在日常生活与孩子的交谈中,采用恰当的方法就可以培养出有耐心,有爱心,会管理金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