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芸:文学使人永远年轻——读刘向东《筑梦人生》

刘向东《筑梦人生》

      文学使人永远年轻

——读刘向东《筑梦人生》

              ⊙段小芸

美丽的初夏,收到蓝田籍作家刘向东快递的包裹。打开一看,原来是他馈赠于我的新书。这是他新近出版的一部文集《筑梦人生》,心中洋溢着欢喜和感动。祝贺刘向东又一部力作出版!

手捧新书,散发着气韵墨香的味道。欣喜感怀,与刘向东的文学交往,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

我与他的文友情谊,可以追溯到七年前。大约是2018年夏,在东郊“左右客读吧”,举办作家孔明散文集《书中最相思》新书分享会,我第一次见到刘向东。

后来,热心的文友拉了一个“左右客读吧”文学交流群,我们互相添加微信,成为文友。我写了一篇《秋天最相思》的纪实散文,以清新自然的风格、优美动人的笔触,详尽地描写了那次孔明读书分享会时的实况盛景。这篇文章不仅得到孔明的认可和鼓励,而且还得到了刘向东及不少文友的青睐和喜爱。

刘向东热情洋溢,文思泉涌,用他多彩的妙笔,感慨抒怀,给我的文章写下了如此精彩的美评:“孔明才高,美女文妙。一个读书会,把文友聚集在才子的周围,学的机会多,读的佳作多,悟的新理多,交流感情多,增进友谊多,人人欣喜,个个若狂,愿本群文友珍惜、珍重,多出佳文美篇。”可见刘向东老师出手不凡,文采四溢,令人赞叹。从此,我们便结交成知心、知己的好文友。

2018年的秋天,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我有幸参观“清风高谊——费秉勋贾平凹师生情谊展暨《贾平凹论》《中国古典文学的悲与美》首发式”活动,在这次分享会上,我再次见到刘向东。

事先,刘向东约我一起参加活动,说到时候见面聊天,畅谈文学和写作。他毅然决然,不顾路途遥远,不顾自己已是七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为文学奋不顾身,为梦想奔赴而来。

他一大早从蓝田兴致勃勃地赶来参展,当我得知情况后,内心十分感动。他红光满面,精神饱满,心底善良,平易近人,老当益壮,精气神十足。他年长,人善心好,反倒把我招呼得很周到,令我很不好意思。他满腔热忱地帮我照相、介绍展厅的布局和参观路径、占位子等,令我深受感动。他热心地赠送我一部他的文集《老夫聊发少年狂》,我让他签上名。他坚决不,说是合集,里面还有别人的文章。真是一位虚怀若谷、可敬可爱的老人。那天,我与他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合影留念。

分享会结束后,他执意说要请我吃饭,聊聊文学,谈谈写作。要请也理应我请他吃饭,怎么能让他请我这个晚辈呢?但他的热情豪爽、坦诚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那天因为我下午还有事,委婉地谢绝了他的好意。

刘向东的新书《夕阳流韵》出版后,他快递送给我,我给他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评论文章,发表在《今日头条》。

2018年11月,还是在“左右客读吧”,举办蓝田籍作家白玉稳散文集《百味》读书分享会,我第三次见到刘向东。因为相同的志趣和文学爱好,使我们成为“忘年交”,再加上我的先生是蓝田人,我们的友谊和关系,似乎比别人更亲近一步,成为以文会友的好朋友。随后,我们在微信里分享美文、交流探讨、点赞留言和评论互动的频率与日俱增。

再后来,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

通过拜读刘向东《筑梦人生》这部书,我能充分感受到他一颗为文学而跳动的心,是挚热的,滚烫的,活泼泼地跃然纸上,情真意切,洋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刘向东热爱文学,坚持读写,笔耕不辍,成绩不俗。可以这么说,他给人的感觉,对文学和写作的热爱已深入骨髓。你不与他交往,你感受不来。你要是与他交往,你能充分地感受到他对文学的热情万丈,不是用一般的语言能加以形容的。那份热情和真诚,是那样淳朴、那样坦荡、那样发自内心、那样打动人心,令人对他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刘向东的评论言简意赅,文辞优美,足以见他的才情横溢和聪慧睿智。他对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敏锐观察和通透认知,令人佩服。

刘向东为人热情洋溢,友爱善良,厚道淳朴。他喜欢结交文朋诗友,不虚伪,不做作,充满真情和实意。

刘向东痴迷文学,酷爱写作,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这种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砥砺奋进、执着追求的精神和高贵品质,是他一辈子做人和作文的真实写照,令人感动。已到耄耋之年的他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仍赋诗写文,笔耕不辍。

刘向东积极乐观、豁达开朗的文学信念和从容坦荡的人生态度,使他拥有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意气风发。他比年轻人的身体都好,心态都佳。

刘向东景仰文学,痴迷创作,喜交文友,热爱生活。从他的《筑梦人生》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心态好,人就永远不会老。热爱文学和写作的人,永葆青春,永远年轻,激情满满,活力四射。而现实生活中,刘向东就是这样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的勤奋努力和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催人奋进。

孔明为刘向东写的这首诗,或许更能体现他对文学持之以恒的热爱和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

刘向东

人老心不老

心里揣着一团火

饱蘸激情

永远燃烧

……

    2025年8月29日于西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