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哈佛路》:学会正视人生的三种不幸

郑重承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书作者莉丝在书中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这本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人生的一种表达,我希望它能激励更多的人——让他们看到,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只要有决心和毅力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在18岁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是被莉莎所吸引: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擅长打理自己,有自己想去的地方。

直到后来,才明白:莉丝为了改变自己不幸的人生而默默奋斗,最后在这三种不幸的人生中脱颖而出——才是人生最大的精彩。

多少人被生活的苦难压得低下了头,甘愿像底层人一样痛苦的活着;

多少人把父母的付出视若罔闻,丧失了作为子女的孝心;

多少人在自己的深渊中越陷越深,渐渐迷失自己。

自传体励志小说


在《风雨哈佛路》这本自传体励志小说中,作者在最后写道:

“不管你的背景如何,只有当我们赋予生命意义的时候,生命才有了意义。”

人世间,不幸者无处不在。

如果你正在遭遇这一切,不妨读一读这本《风雨哈佛路》,相信已读后定有所得。

01

正视生活的不幸

之前我在刷新闻的时候看到一个“蝴蝶效应”:

亚马逊丛林中,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

一开始人们看着它美丽的翅膀,不禁发出赞叹。

过了一段时间,这只蝴蝶用它轻盈的翅膀孕育了一场巨大的龙卷风,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此后,科学界引出了蝴蝶效应的真实含义:

”在一个动态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将带动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链式反应,导致最终结果有很大差异。

这只蝴蝶,用它微小的力量成就了自己,改变了“人们眼中渺小的事物,无法成就大事”的观点。

人们因为生活的苦难逼得抬不起头,觉得自己太渺小,而甘愿像底层人一样活着。

可你仔细认真的想一想,蝴蝶不也是很渺小吗?为何人们不愿意用自己的渺小力量像蝴蝶一样改变自己呢?

明明自己被困在痛苦深渊里,却依然不愿去改变;

明明自己能行,却忽略自己渺小的力量;

可现实残酷的,只会站在愿意改变的一方。

莉丝生活在一个吸毒的家庭里,父母都是毒贩。

为了帮助吸毒成瘾的父母,她每天在门口放哨,守着守着,有时候竟打起了瞌睡。

偶然间,莉丝发现自己的包里少了五美元,才知道是母亲为了吸毒而偷偷拿走的。

那一刻,母亲扔掉毒品,莉丝哭着原谅了母亲。

直到有一天,莉丝认识了里克和丹尼,告诉他们自己想要赚钱。

于是,在他们介绍下认识了凯文,三个人一起在加油站赚钱。

人这一生最悲哀的,是在痛苦深渊和希望中难以抉择,逐渐被麻木化。

正视生活的不幸


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认为自己没用,觉得自己太渺小,难以成功。

他们每天浑浑噩噩的坐在床上玩手机,当被问到:“你甘心过这样的生活吗?”

他们却逃避的说:“我自己没用,行了吧!”

可是这个世界是瞬息万变的,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你不努力就只有等待毁灭!

正视生活的不幸,学会相信自己渺小的力量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并落实到生活的点滴行动中,方可改变你的生活。

02

正视父母的不幸

听到一个关于“基因突变”的故事:

起初,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同吃同住,没有感觉什么不同。

渐渐的,人类的祖先觉得黑猩猩越来越无趣,走向一条进化的道路。

过了一段时间,人类为了学习直立行走而花费了百万年的时间才进化成高等生物。

此后,科学界便引出了基因突变的真实含义:家族中出现基因突变的优秀成员概率微乎其微。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出现了两类人:

一个是成天悠闲,败坏家风的不孝者。

一类是努力学习,良好家风的大孝子。

对比之后才发现这两种人最大的区别就是:父母幸福程度的差异。

败坏家风的不孝者,在家庭中容易引发矛盾:他们会经常会因为随意乱花钱而不顾父母的感受。

良好家风的大孝子,在人生中却容易脱颖而出:

他们会心疼父母为自己的付出而加倍努力;

赚钱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每个节假日打来慰问电话,就像远古家族出现基因突变的优秀成员一样。

正视父母的不幸

书中莉丝的遭遇就是前者:

母亲和莉莎搬到布里克的公寓里,家庭宣布解散。

母亲走后,父亲独自前往收容院,莉丝则穿着母亲曾经穿过的衣服、翻看着她们曾经的照片。

刚搬过来不久,母亲才发现布里克性情暴躁,整日殴打自己。

但莉丝不知道的是:母亲因为结核病而进了病房。

当天晚上,莉莎打来电话告诉她:“妈妈死了。”

一家人陷入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

母亲的病逝,坚定了莉丝改变自己的决心,发誓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时候,父母一心为子女着想,但她们却对父母的付出视若罔闻,丧失了作为子女的孝心。

正视父母的不幸,学会运用自己的孝心报答父母并落实到家庭当中,方可改变父母的心酸。

03

正视自己的不幸

看到一个“德西效应”: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附近孩子的吵闹声使老人心神不宁,无法好好休息。

一开始,他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得到奖励就越多。

渐渐地,孩子们的声音越来越大,可老人却减少了所给的奖励。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再也不到老人住所附近大声吵闹了。

此后,科学界引出了“德西效应”的真实含义。

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的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

有时候我们站在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经历过太多失败,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有时候我们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怀疑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有时候我们在付诸行动或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一不从心回避情境。

这说明你的人生已经陷入迷茫,但请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走出迷茫。

书中莉丝的遭遇就是如此。

和卡洛斯吵架那几年里,莉丝找不到去路,找不到归宿,迷茫又焦虑。

她设想过在学校里定下一个目标,完成高中一整年的课程。

于是,无处可去时,她决定重返校园。

在高中的那几年里,她每天坚持随身带着课本,在走廊里做作业。

这种坚持最终打动了杰西,决定帮她计划提前把奖学金拿到手。

直到有一天,高年级的贝西姆祝贺她拿到所有奖项。也正因如此,莉丝成为了《纽约时报》奖学金21名候选人之一。

可内心的迫切让她越来越期望结果。

她开始每天在邮箱前守着。之后的日子里,每一天的焦急等待让她的日子过得无比煎熬。

后来,她成功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信,并成为了6名奖学金的获得者之一。

正视自己的不幸

正视自己的不幸,付出行动方可走出迷茫。

04

写在最后

《风雨哈佛路》出版后成为《纽约时报》2010年度超级畅销书,同名电影获得第55届艾美奖三项提名。

如果屏幕前的你觉得生活太苦、家庭太穷、人生太迷茫,就请打开这本书去感受书中的故事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