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小时候最喜欢听老人讲杨家将岳飞的故事。
可是经常听哭,因为这些大英雄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后人泪满襟,或许是儿时听的故事多了,人变得很感性,容易触景伤情,俨然是个好哭佬。
一个男孩动不动就哭鼻子,让家里长辈很是烦恼,爷爷干脆就把我关在家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读的还是关于历史的书。
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书,是连环画只是配了文字,我那时叫“小人书”,顾名思义就是小屁孩看的书。书不大,约摸巴掌大小,彩色封面,黑白书页,内容不多,一口气就能读完。话说我看小人书只是为了看插图都不看字,因为小孩都爱看图画,图画里面有人物有故事情节,完全能看在懂讲什么。
《岳云传》是我的最爱,最喜欢吃饭的时候,端个小板凳坐下边吃边看。看到岳云手抡一对八十斤重的大银锤,冲入敌阵杀的金兵人仰马翻,吓得金兀术后撤几十里。仿佛这万夫不当之勇的少年英雄就是我自己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是大口大口往嘴里扒饭,饭量剧增。可是读到最后,岳云和岳飞被害风波亭,我又哭了这一次哭的更伤心。
我觉得上天不公,我一心报国,只想收复故土;身为大宋子民,我为大宋光复河山,为何要杀我?我爱国有错吗?我又觉得被杀的人是我,死得冤,哭的稀里哗啦。但是只敢偷偷哭,爷爷瞧见了又要骂我了。
上了小学,我开始读正史。
可是经常读的人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有时候实在怒不可遏,气的撕书:历史上的好人不是被诬陷,就是被杀,要么自己人动手要么借外人之手,反正都是死于非命,极少有正常死亡;那些个奸臣小人却活得逍遥快活,锦衣玉食,寿终正寝。
中国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
我的怒火没地儿发泄,最后都发泄在皇帝老儿身上,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杀忠臣,用小人,割地求和都是皇帝下的令,真的是坏透了。皇帝都是坏蛋!个个养尊处优,手握生杀大权,除了玩阴谋诡计没干过好事。
我恨皇帝,恨的咬牙切齿,他们比敌人还坏,是最大的反动派!每次看到皇帝被外族俘虏,被手下大将诛杀我都拍手称快。
初中我有了历史课,可是我一点都不喜欢,总感觉历史书在刻意回避什么,因为每次我感兴趣的历史,书上只是一笔带过,我不感冒的历史,书上却浓墨重彩大篇幅介绍。
上了高中,学中国近现代史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说不上来怎么回事儿,就是直觉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所以,我对课本一直持怀疑态度。例如:清朝灭亡后,各种帝制复辟活动层出不穷,为何都以失败告终?书上给的答案:因为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我实在不敢苟同,总觉得是过于牵强的解释。因为上一堂语文课,我刚学了鲁迅的《药》,语文老师跟我讲的是旧中国的老百姓愚昧无知,麻木不仁。既是愚昧无知,哪里知道什么民主共和。
然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书上写的满清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的,可书中明明写到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清朝灭亡。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是国民党打的,书上明明也是这么写的。最可疑的是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损失了上百万兵力,我们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却进一步巩固,人民武装空前壮大,人民解放军达到百万之众。
这是我最想不通的地方:八年抗战,国民党人是越打越少,地盘越打越小;怎么就我们人越打越多,地盘越打越大?那抗战到底谁在打?我们到底在干什么?按照常理,打仗就要死人要失地,我们最后不但寸土未丢,还多出了一百万人!我记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红二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时间是1936年10月22日,那时侯全军只剩下不到25000人。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1945年8月15日,抗战结束。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国共双方应该都损失惨重,按照国民党的兵力消耗速度,我们应该早打光了,可是——???这明显不符合逻辑啊!细思极恐。
我带着大大的疑问去请教历史老师,老师解释了半天居然支支吾吾说不上来。“好好读你的书,书上怎么写就怎么学!不要问为什么”我觉得我学的是假历史,因为处处都是自相矛盾的观点和自圆其说的解释。算了!我果断放弃历史,选择了我并不喜欢的理科。历史的谎言让我无法忍受。
大学我接触到西方哲学,深入研究后越来越觉得我们的历史站不住脚。大二的时候,我问历史系的教授合法性的问题,老教授的回答一针见血:“民众赋予的权力即是合法,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权力即是合法。凡寻求内部认同的权力即是合法,凡是寻求外部认同的权力即是不合法。”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但是我并没有高兴反而更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