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激情假设预测,在与一般激情相匹配的职业人群当中,如医生或教师,把工作真正视为天职的人应该占有很高比例;而在不那么光鲜的职业,即那种不会有人梦寐以求的职业里,把工作视为天职的人应该几乎没有。为了验证这种解释,瑞斯奈斯基观察了一组职位相同、职责几乎一模一样的员工:大学行政助理。她发现了一个让自己也很意外的结果:将自己的岗位视为职业、事业或天职的员工人数大致均等。换句话说,工作类型本身似乎并不一定决定着人们对其喜好的程度。
一天,我正走在林子里。走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一直看着树叶,然后那个‘我’就消失了。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没把它想得多重要。不过,当这个经历发生在我身上时,我已经有了准备,于是茅塞顿开。“现实就是,什么都没改变。我还是和以前完全没什么两样,还是同样的不安和忧虑。那是一个周日下午,我突然悟出2010年夏天,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困扰着我:为什么有的人最终爱上了自己的事业,而有的人却做不到这一点?正是这个困扰让我接触到像托马斯这样的人。他们的经历帮助我夯实了自己长久以来认为是正确的一个想法:在打造自己热爱的工作方面,追随激情的建议并不是特别有用。
我希望这些见解能让你摆脱“追随自己的激情”、“做你爱做的事”这类简单口号的影响。如今,在这类口号的推波助澜下,很多人产生了职业困惑并深受其害。我还希望通过这些能给你指明一条现实的途径,帮助你打造一个有意义、有吸引力的职业生涯。
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追随内心的激情……人生苦短,不能一直做着自以为必须得做的事情。” “追随自己的激情——人生是给活着的人的。” “激情是生活的动力。”
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看过很多的鸡汤,听过很多的演讲,都说要有激情,保持青春,天天打鸡血。可是回到现实就很骨感,天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做同样的事情,感觉跟和尚没什么两样。看着那些成功人士分享的激情自己都是羡慕不已,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忽悠我们的。同时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使工作与事先存在的激情相匹配”直到自己真的得到激情的那一天才发现,激情是稀缺资源,而且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特别是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开始都是很乏味的,上手很难,还要重复训练很多基本功,即使反复训练,直到精通的那一天,自己的激情才出现。也就是说“正确地工作”比“找到正确的工作”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