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行苏醒(廿一)四菜一汤,朱元璋奠定了帝王之家吃素的传统

声与无声莫浪听,

无声隐痛转惺惺,

请君下箸睁睛看,

血肉团中有性灵。​​​

——宋守一

中国素食文化发展脉络10 明朝

川、鲁、粤、闽、苏、湘、徽、浙八大菜系,在明朝时已渐趋形成。八大菜系各有千秋,民间形象对各系描绘说:鲁菜好像朴实古拙的北方汉子,苏、浙、徽菜犹如素丽清秀的江南女子,粤菜和闽菜恰似典雅风流的公子,川菜和湘菜宛如内涵丰富、满腹才艺的名仕。

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每天只吃两餐,主菜是青菜豆腐,每个月只吃两次肉,由此奠定了帝王之家吃素的传统。

老朱出身贫寒,做过多种职业,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牛,种过田,要过饭,当过和尚,所以深知民间疾苦。又由于曾亲眼看过元末社会的黑暗和官逼民反的情景,在登基后一直勤俭节约。史书记载他每天的餐桌上只有一般的蔬菜。他不饮酒,还多次发布限制酿酒的命令。

明朝建立之初,百姓生活艰苦,不少官员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也深知饮食的奢侈风气最终会导致亡国。于是他和贤内助“大脚马皇后”为了整治奢侈之风,营造一个廉洁的社会氛围,让举国上下的所有官员能够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两人想出了一系列的办法,其中就包括官场上招待的“四菜一汤”。

朱元璋为马皇后祝寿,宴请文武群臣,臣子们非常高兴,以为又可以重温战争年代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猜拳行令的快乐时光呢!可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宴会先后只上了四道炒青菜和一道是豆腐汤。朱元璋并逐一大赞每道菜的好处:“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喜洋洋”;“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群臣听了,恍然大悟。接着朱元璋又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寿筵即是榜样,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从此,“四菜一汤”的规矩便从宫廷传到民间,进而成了现代廉政的榜样

时间到了建国后,由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敲定公务接待标准,特别是国宴的标准就是“四菜一汤”,菜是热菜。冷菜、点心和水果不包括在内。

但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近些年饮食的奢侈之风使得部分招待时的“四菜一汤”出现了严重走样……

如数量不变而菜品进行“超豪华升级”,原本是普通菜肴,在很多地方换成了海参、鱼翅、鲍鱼,山珍海味,极尽奢华。

还有用“大盘套小盘”,乍看是“四菜一汤”,四个很大很大的盘子,每个大盘里面再套小盘,装不同的菜,总体数量远远超出“四菜一汤”。

再有就是上菜时先上一份“四菜一汤”,等客人吃过后撤掉再换一轮,如此反复,反正最终保证餐桌上永远都是四个菜一个汤。

平心而论,“四菜一汤”的实际意义在我国有一定局限性。当初本是一种国宴标准,但从全国范围讲,并没有制度化和标准化。另外由于中国饮食丰富,各地消费水平不一,所以相关标准也很难制定。即便制定了标准,也会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所以,在法治社会,一方面有为而治,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一方面还需要无为而治,用道德治心治社会,因为公仆们自身德慧教育的重要性远远比对百姓的教化更为重要和迫切,也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使社会和国家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饮食文化溯源》

图片来源:

头条版权图片

一道素,了心堂

祈愿:素康达天下,天下皆素康

素,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和生活状态,更是一种心态。

素,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笔者:一道素,本名 王海宇

一个弃荤茹素的草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