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七月份离职到现在已经快四个月了,这四个月里陆续参加了三个公司的面试,有的离offer一步之遥,有的拿到offer又突然觉得并不合适。这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我除了装修房子并没有做其他事,这样的清闲让我感到恐慌,我未来能干什么?这是我脑子里一直盘旋的问题。
我之前四年的工作,几乎天天和数字打交道,数据分析一直是我的日常,而回想一下,当初高考完,我为了大学不再学数学,不再看到数字,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中文系。是什么时候走偏的呢?根据我的工作经验,求职平台上推荐的工作也几乎都是数据运营之类的岗位,所以我常常思考,我难道只能做这个吗?做我不喜欢的数据分析,如果再次进入一个新岗位,继续和我不喜欢的数字打交道?这使我异常焦虑。
最近的状态都是凌晨3点多4点睡,真正睡着可能又要一个小时之后了。为了能早点入睡,我买了安神茶,但是目前感觉效果并不明显。昨天晚上,我突然想到大学时候,每次翻开尼采/毛姆等外国作家的书,我都昏昏欲睡。于是我拿起手机,下载了毛姆的短篇小说,看了第一篇《马金托什》。毛姆对复杂人性的描写发人深省但也确实看得人哈欠连天,我短暂的写了一些感受之后突然意识到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好的文学作品能振聋发聩,而写下读后感的过程也让我感到愉悦和充实。以往难眠的晚上,心里难免都会有一些郁结,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迷茫不安,而今天晚上,我至少找到了或者重新找回了一些乐趣,由阅读和写作带给我的简单的乐趣。
我想尽可能的坚持下来,于是在搜索写作平台的时候,发现了曾经下载过的简书。简单书写,不用在乎我是谁,记录我想记录的,创作我想创作的。做事难在真正开始做的动作,并且最重要的是充实自己,所以我将简书当作我重新开始的新方向,与其将时间都花在短视频和淘宝直播上,还不如沉淀下来,记录自己感知到的生活和小小世界。可能现目前还无法确定这样重新开始阅读和写作的意义有多大,但至少,当有朝一日,我点开我写的内容,我还能记起,我曾经阅读过的曾经写下来的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