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了阿米尔 汗《摔跤吧,爸爸》,里面涉及各种现实问题,特别明显的主题则是在封建传统下男女不平等的无奈,除了这个,让我感受比较深的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对父母的否定与肯定,这点我感触很深。
觉得人生很奇怪,很小时候,觉得爸爸是山,他的每一句话每个眼神都透露出成熟和睿智,慢慢长大,直至初中,我也开始对爸爸的一些观点说法产生了质疑,甚至不信任。而现在出来工作,脱离学校,开始面对现实问题时,也逐渐了解了爸爸的不容易,却也开始回归之前对他的崇拜。这种感受的变化,在我看来是个轮回。这部电影里的吉塔,接受父亲的训练拿到了全国冠军,进入国家队,即将在国际赛中为国争光,相应的训练方式也得进入国家级集中训练而不是私人教练,她得离开父亲的训练模式了。接受国家级教练的指导后,她发现自己父亲的训练方法过时,当她为了证明父亲训练方法过时而在父亲自己做的沙场上和父亲比赛并且竭尽所能打败父亲时,我并没有觉得她可恶,虽然她不应该对她父亲使出这种行为的,我觉得,这不就是成长过程对父亲的否定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心里过程,因此也就有了“叛逆”这个词。在我看来,叛逆并不是贬义词,它只是反映一种成长的某个阶段而已。小时候,我们的心智各方面都不成熟,因为我们接触到的东西有限,脑袋里的常识和知识也有限,导致我们没法很成熟去面对一些生活上的问题,而我们的长辈,我们的父亲往往充当了这个弥补的角色,他教我们分清对与错,明辨是与非,我们难免抱着仰望的角度看待他。可是,当我们接受的教育越来越深入,知识面越来越广,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你开始接受并习惯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你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很多东西是父亲不知道的,原来他并不是全能,咱们心里难免会有落差,于是,便开始对父亲进行了否定,就像吉塔一样,否定她父亲的训练方法。等到自己后来慢慢长大,直到你需要独立承担自己的生活,经济各方面现实问题,而自己发现自己选择做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的那一套并不过时,从头到尾父亲的都没变,变的人是你自己。像我当时从广东来长沙工作,父亲一再不允许,我还是执意过来,现在的结果不让人满意,最近准备回广东发展。曾经在那个时候,我很不理解父亲的做法,我觉得全世界的父母就应该放开一如既往的支持自己的孩子,他想干嘛就干嘛,不应该过多掺入,但现在觉得这想法是挺幼稚。首先,我们的父母无疑是最对我们无私和疼爱的,他们永远不会害你,都为了你好,以他们的社会经验来,认为我这次来长沙不是明智选择,现在结果也证明了,我父亲的想法是对的,其实他们的想法并不过时,只是我们的否定认为其过时而已,变的是我们自己。
我觉得这个否定的过程就是成长过程的一个里程碑,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这种正常的现象也有其美的地方,毕竟回头,有时也是一种勇气和顿悟,你会逐渐剔除掉自己认为不恰当的方式,所以你会越来越成熟。正视这个必经过程,然后更加坚定清晰的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