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如此飞快,还在盘算着2017年的得失之时,喧嚣的人群和绚烂的焰火已然将我们拉入2018年的范畴,周而复始,我们又回到了一个起点,这虽然不是出发的地方,却也是值得回味的一次重逢。
终究,元旦属于泊来品,中国人更喜欢自己的农历新年,也更加期待着狗年的到来。
过年,农历新年,一定会与热闹团圆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不仅是指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一种个人感觉上的丰富体验。味觉和嗅觉上,过年少不了的团圆饭、零食水果、汤圆饺子把一股浓郁的亲情都浓缩在唇齿、鼻翼之间;视觉上,红彤彤的红包、白茫茫的大雪、五彩霓虹、各色服装,都将欲迷乱眼;听觉上,更是有百转千回,从年前绕到年后。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过年之前都会要祭拜先祖,在雪地里宰杀生猪,在先人牌位前燃放鞭炮,那时候的我虽然喜欢吃肉,但还是不愿意直面那血淋淋的场景。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君子远庖厨的意思。其实,祭祀这事早已有之,在年末岁初,生猪哀嚎声和鞭炮鸣放声直达天庭以感谢先祖的福泽,昭示今人的富足,嗯,这是我的想象,实际上,在这个重大节日里,中国人当然不能忘却百善孝为先。
在我有记忆的时光中,年三十那天在吃过团圆饭后,总少不了央视主持的那句“观众朋友们过年好”。春节联欢晚会,就像一个过年的符号,用不同的形式,讲述着几乎相同的故事,时间久了,难免会让观众吐槽。可是,我从内心中感谢春晚,它就像一桌团圆饭,不管我们吃多少,合不合胃口,它总能让我们围坐在一起,给我们欢歌笑语的契机,哪怕是坐在一起打瞌睡,也是那么的温暖。
正月里来大家都要互相拜年,听到最多的就是:新年快乐,新春祝福等美好的词语。远在他乡的亲人可以通过电波互诉衷肠,附近的亲朋好友就会相聚一堂、欢歌笑语、把酒言欢。大家都把心中的情感用语言来编织成一张网,把岁月、经历、血脉、习俗都网罗其中,当我们不断的更新这张网时,能够听到许多的共鸣。
烟花鞭炮也是过年不可或缺的物件,在古时候,人们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驱赶传说中的怪物“年”,到后来人们燃放焰火是为了庆祝“年”,随着时代的进步,环保的需要,现在开始采用电子鞭炮了。不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目的,我们都非常期待能听那“噼里啪啦”的声音,这声音就像是小时候妈妈喊我们的乳名一样,是属于我们中国人文化上的条件反射,当我们听到这种声音时,能倏地暂时忘却我们背后的各种脸谱,恢复到初始状态,潇洒的做回自己。
过年时,老家那会还有唱戏、舞龙狮、拜土地等活动,喧嚣的锣鼓声中夹杂着大人们糟杂的议论声和小孩子欢乐的打闹声,亦或伴随着一阵烟花爆竹声,就像一个没有调到合适频率的电台,听起来杂乱无章,但是每个人的耳朵似乎就是个滤波器,总能听到最熟悉声调,总能找到那个主旋律。人也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这种热闹的场景迸发出的震耳的声音会包裹住整个村庄,让那些亲人不在身边的人们也能融入这种氛围,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驱赶,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团圆。
生活需要仪式感,在一些美好的瞬间的庆祝是源自于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过年,就是我们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在这个仪式中,我们会制造出各种各种的声音来表达心中的爱,对长辈的敬爱、对亲人朋友的挚爱、对小朋友们的喜爱,甚至对陌生人的关爱,借用一句歌词,年的声音,一端敬过往,一端迎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