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不久前才决心开始写写文字。平日里学习工作总是很忙碌,很多时候甚至会遗忘了时间,久而久之,觉得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了。而写文,无论以何种形式写,都是一种很好的让自己慢下来的方式,等一等自己,让灵魂跟上脚步。
慢慢来,有时候,也是一种诚意!
想来觉得生命中的好多事都是缘分使然,缘分不到莫强求。正临毕业季,决定好好回顾总结整个大学生活时,一位大一的学妹找到了我,说有思政作业需要采访学长学姐一些问题,而我又是她微信里为数不多的学长,所以请求我帮忙回答几个关于个人成长的问题,我也就欣然答应了下来,整理了相应的提问和答复列在此处分享:
问题1:进入大学后,感觉到与高中最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回答:对自由的理解以及人际关系处理
其实,我对于这种跨越最直接的感受就像是笼中生活的鹦鹉与野外飞翔的乌鸦之间的距离——“自由”。这是大部分人的共鸣,也是曾经的我们强烈渴求的,还是一路走来所有老师一致口口相传的——上了大学你就自由啦!以上是我大一的时候对自由的认识和体味。我觉得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所有人都在欺骗着我说:等长大了就会自由,就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情。
后来,我偶然邂逅了一位老师,听了他的一节《红楼饮食与养生》选修课,现在回望,我的认知就是在那时觉醒的。或许是被红楼本身的语言所震撼,或许是被文学的魅力所吸引,抑或是被老师的温文儒雅所感染。我开始接触阅读,并自此痴迷于其中。这两年来,我读了挺多书,也都是自己买的,一直读纸质书也是在阅读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和习惯:
1)我总是会对自己的记忆感到惶恐,什么都不惧怕,就怕有一天突然失去了记忆,那我真是穷得一无所有了。因此,我想让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留下痕迹,我需要这种真实的存在,我也信任印刷文字的力量,可以为我保存珍贵的记忆。
2)读纸质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时常在阅读的时候有感而发,就会随手提笔写下那一刻迸发出的灵感和思索。遇到好的书,我也会反复温故知新,每次有新的感悟就会用不同色彩标注,也是非常期待能够以这种方式,在写下的文字中见证自己成长的足迹。
读了一些书后,我觉得自己变得哲学了些。我会更沉着、理性、辩证、且宽厚地看待一些人事物。并且内心开始涌现一个声音,不断地提醒自己要谦卑,要宽容。现在,我带着这份心态重新思量“自由”这个名词,又觉得老师诚不欺我。
自由是什么?听过一个答案很喜欢:自由是孤独的站立,不依恋,不畏惧。这也是我对自由的理解,基于我这几年的经历,我觉得自由不是享乐,不是放荡不羁,自由是自律之上的随心而动。
除了对自由的认知,人际关系也是我面临的一大课题,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言: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根本不存在个人的内部烦恼,所有的烦恼都有人际关系的影子。
如果你备因人际关系的困扰,在这里,我可以介绍一个挺实用的方法——课题分离,这个方法来自于心理书籍《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很值得阅读,特别适合受自卑、人际关系等因素阻碍了成长的人。
课题分离(课题指的就是责任,关乎个人自己的事情):当你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得问自己这是谁的课题,在他人课题和自我课题之间划分界限,然后抛开他人课题,不干涉,只需在必要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帮助,并着眼于自我课题,潜心经营。这样或许就能够拨开一片阴云,迎来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问题2:怎么平衡好大学里的学习时间和课余时间?
有关时间的话题的观点,只是适合我自己的,所以要分享给大家的话,仅仅供为参考:
1)坚持长期主义
我们可以以半学年为一周期,在开学初先花点儿时间来做一个粗略的学期规划,确定好本学期的一个重心。比如你要考英语四六级,要考各项证书,或者你要拿奖学金等等。既然是要获得成就,一个明确的长期性目标是必不可少的,然后再根据大的目标细化展开,分配更短期的任务进度逐个完成,以积小流成江海的方式来达成最终目标。
2)自我疗愈
持续的功利性学习,一定会久处生厌,身心疲累。这个时候就需要做一些能够疗愈自己的事情,为我们分担课业压力,排遣心中郁结的苦闷。就如托马斯·曼所言:生活中引入一些小插曲或者变换一番新花样,乃是维持我们生命力,使我们对时间保持新鲜感,以及对时间不感到漫长、厌烦、无聊、平庸的唯一方式,从而我们的生活就会有新的感受。
因此我们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读书、写作、音乐、舞蹈、运动或者和好朋友谈天说地,各处游玩都行,只要能让自己感到愉悦,能在繁忙紧绷的时候带来些许松弛就好。
3)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做好时间管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到处充斥着碎片的时间。如果把这些时间做个加法,会发现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所以,若想比身边的人成长更多,要想在群体中脱颖而出,利用好碎片化时间乃是我们致胜的利器。
但时间管理的真正秘诀,不在争分夺秒,而在“沉浸”两字,这是对生命的享受和对当下的敬意。
问题3:对于坚持你怎么看?
我们总是在强调坚持做一件事的重要性,但其实更重要的不是坚持,而是“专注”。坚持是由外而内的,而专注是自内而外的。
比如在校园里,有人拼命用功,牺牲所有娱乐时间,但最终成绩依旧不如意;再比如生活中,有人做了几十年的饭菜,但水平依旧很一般。这种现象,不能说没有坚持,但好像并没有得到该有的回报。
所以我觉得,问题不是在没有坚持上,而是没有用心,没有专注。坚持更多时候是自外而内,由于各种压力和命令式的要求,被动地在做事情,如果没有学习、工作考核,才不会坚持着做。
而专注则不一样了,专注是由内而外的。就是不论过去,不问结果,只是潜心一志地想要把某件事情做好。失败的时候,不会气馁,而是冷静地分析原因。成功的时候,在喜悦之余,也会同样冷静地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