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在人间,食味皆烟火

如果你来访我
我不在
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它们很温暖
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

看《人间草木》这本书时,最初的感觉一定是平淡的,因平淡而舒缓,我不觉也放慢了看的速度,看完整本书还用了一段时间。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昆明的雨》

这一段文字立马让我想到了自己家乡的雨,广东的雨好像会不分四季的下。

记得冬末临开春时,我们这儿下了好几场雨,那会儿的雨带了点冬时的黯淡,湿寒刺骨,让人不太舒服。

我一直期盼着夏天到来的,并非是我喜欢夏天,我只是期待盛夏的雨而已。一提起我们这盛夏的雨,想到的便是酣畅,大雨前的乌云定是足够沉抑的,风也足够爽快,一切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会过分充沛。

今年一直宅在家的我,真的太想坐在窗前的书桌旁,摊开一本书,然后静静地看一场酣畅淋漓的雨。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

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 《梧桐》

对于时序中的感情,我还没怎么思考过,很多时候都是直觉的感受。

小时候觉得喜欢夏天,是因为暑假可以去戏水,可以吃西瓜和冰激凌,那简直是童年时期排前三的趣事。

再大一点点,我转而喜欢冬天了。因为春节是在冬天的,我太喜欢春节了,喜欢到可以让我喜欢整个冬天。春节很热闹,家里热闹,外头也热闹,常常在刚立冬时,我就会开始盼望这份热闹。

好像从这个会盼望热闹的年纪开始,那种叫孤独的东西也在我内心生长了。

现在我依然喜欢冬天。春秋两季的特征在广东太不明显了,以至于从小我对春秋的感受全然来源于文字,并没有更深的体会。我现在依然喜欢冬天,更多的却是因为在夏天经历了好些难过的事。

大自然的盛夏时节一到,常常令我触景生情。毕业离别这种就不必说了,亲人在这个季节的离去才是最大的伤痛,现在每开一次空调,我都会想起那一年夏天我开空调的心情。

这就是我对时序的想法,没什么实质的事物承载,都是自己的一些胡思乱想。


看完整本书时,汪老生活的世界的色彩被我窥去了般,有下了雨时昆明的浓绿,画不出来的天山的蓝,杨梅的火炭红,还有读到《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我总毫无根据地联想起的干净的灰白色……

总之,无论他经历了什么艰苦磨难,我总能在这些文字中感受到岁月静好,这就是他独特的人生态度所带来的吧。

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原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UPStpQhb2FOPVhCGh7IUVA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