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习的时候,公司管一顿中餐。就近的餐厅,定了4菜一汤,汤一般就是紫菜蛋花汤,云南的苦菜汤,白菜汤等等的蔬菜汤,菜么,现在想起来,荤菜大多是回锅肉,小炒肉,一个素菜,再外加一个豆腐。每天都有不同做法的豆腐。这样的菜虽说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对于那个时候拿着400块实习工资还要交170块房租的我,已经很好了。我不用纠结早餐,因为没有钱,早餐一般就是一个5毛的馒头,中餐公司解决。每天的最大的困扰就是晚上吃什么。因为中午的饭就没有什么油水了,晚上还没有下班,肚子就饿了。想吃一点好的 奈何囊中羞涩。不吃,对于当时20岁出头的我真的是折磨。后来在租住的城中村附近,我找到一家大理两姐妹开的砂锅臭豆腐米线的小店,满满一砂锅,肉沫、韭菜、腌菜……汤色红亮,冒着热气上桌,最勾人的就是这一碗。什么佐料也不用加,软糯爽滑,粗米线特别入味,很重口的鲜香味,但吃到后面也不会腻,因为店家没有添加酱料,不是浓郁的酱香味,是新鲜的后腿肉沫、韭菜、新平腌菜等各种调料混合出来的香,就连猪油也是店家自己炼制的,米线里偶尔还能吃到香香的油渣,算是个小惊喜。捞完米线再把汤喝完才满足,很香,稍辣但不躁,热热的喝下肚感觉很舒服。主要问题是在09年的时候这么一锅才4块钱啊!每天吃的结果就是摄入的油脂过高 ,我实习结束的时候胖了8公斤!
后来到了西安,跟着项目出差的时候,我一点都不愁吃啥,大家吃啥我就跟着吃啥,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项目要窝在西安。我曾经一个月就吃凉皮,早中晚,米皮面皮擀面皮。后来有一天早上起床就反酸水,我知道我不可以再吃凉皮了。菠菜面,臊子面,锅盔。香菇夹馍,肉夹馍,biangbiang面,杨凌的裤带面各种面条换着花样吃。在西安花样繁多的面条中,吃的就最多的就是油泼面了。油泼面不是一般的汤面,而是类似于干拌面的一种面条食物。其实说油泼面是拌面也略有偏颇,因为常见的拌面是用各种酱或卤来拌面条,但油泼面是把各种食材和调味料堆在面条上,再把热油泼上去。泼油的做法看似简单,实际上十分的美味。葱花、花椒、辣椒面先铺在面条上,随着热油被泼入,这些食材的香味也被激发出来,随着刺啦刺啦的油声散发出来,闻着就让人流口水。油泼面本身使用的面条软韧筋道,宽厚足实,吃起来十分有嚼劲,也和周围的调料完美混合。
12年末的时候,回到云南,又开始了每天吃米线的日子,那个时候经济情况好了很多,不用算着钱吃东西了,基本就是想吃啥就买啥了,买不到我就自己买食材自己做。有时候是一道小甜品,有时候是一道点心,有时候是一顿晚餐,有时候是一道新菜……美味有许多,无穷无尽,数不胜数,然而,往往让自己记忆犹深的还是自己手中做出来的美味,对周边人来说也是,赞不绝口。符合自己口味的麻辣鱼,炖牛肉,番茄牛腩,糖醋排骨等等的。虽然不可以做厨子随随便便来一个满汉全席,但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