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职场之后,常常会因为自己表达方式的问题,使一些对话陷入比较尴尬的局面,也因为自己有时说话太过直接,引起过一些人的不满。
说实话从前我一直都对此不以为然,每到跟人谈不拢,就会理所应当地认为是我们的观念不合,做不成朋友就好聚好散吧,也自负地以为,以后大多数的年轻人会跟我一样直接简单。事实证明,我的直接简单在许多时候并不会将事情变得如我所期望的那样简单,反而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那天晚上老妈问我这周作业写什么,我说我应该会写“说话的艺术”,因为我发现我不会说话,我要去求助相关的书籍。她说她有些经验可以跟我分享,我很开心地接受,可当我听完之后,才发现我要学的并不是“说话的艺术”,而是实实在在的“沟通方式”,除去说话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说话的心态。结合“关键对话”中的一些技巧,在这里作些总结。
在沟通开始之前,我们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我们的关系在沟通过后变成什么样子?以及我应该怎么做?
前三个问题,能很快帮我们清晰每次沟通的意义,也能让我们保持比较冷静的状态,在上篇文章中我也提到,情绪陷落是做事没效率大多数时候的原因,沟通也一样。我们常常会因为对方的态度和情绪影响到自己,而忘了最初进行沟通的目标。
就我自己来说,初涉职场时,常常会接触一些年长的同事,他们经验比我丰富得多,讲话也非常有艺术,那么在一些事情上,不得不表达自己观点立场的时候,不露锋芒的有效沟通就变成了最大的挑战。我经常是上来先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果遭到了对方的否定,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紧张,大脑的反应速度会渐渐跟不上对话的节奏,或者即使我能保持镇定,当对方没有很快被我说服,我就会开始着急,说话也容易锋芒毕露等等,这些情况都直接导致沟通结果不尽如人意。
那么我该怎么做才能由被动的反抗者变为引导沟通的人呢?
1. 发自内心的尊重。尊重就像空气,当它存在时,没人会去在意它,而当它缺席时,对方会很明显感觉到。如果我们能每次都认真听完别人的话,并有同理心,不管对方说得对不对,我们认不认同,都在第一时间选择去接受,随之确认一下对方的意思,再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娓娓道来,并在结束发言时请对方反馈,那么尊重就会一直在,对方也会感受到。
2. 真诚地道歉。如果对方对我们的言论表示不满,甚至表现出愤怒,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道歉。沟通过程中的氛围可以极大程度影响到沟通的结果,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我们不能强求对方的情绪会不会发生变化,唯一能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当引导氛围的那个人。这点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至少在我目前看来是这样。尤其是当面对长辈,面对领导,面对客户等,如果没有高超的沟通技巧,该怎么办?对我自己来讲,时刻保持真诚心也许是最容易的,不管对方有没有理,先真诚地接受,如果对方认为我说错话,先真诚地道歉。如果我们在关键时刻,都可以做到“一念回诚”,那一切应该都会变得好商量吧。
3. 学会对比说明,并强调共同目的。讲出自己希望和不希望达到的目的,能让对方快速知道自己的立场。而强调共同目的,则是引导对方站在双方的立场看待问题。当双方在目标上达成共识,即使观念上有些差别,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沟通的障碍。
写了这么多,我愈发地觉得,与人沟通的过程也是反观自己的过程。沟通时出现的问题,也许就是自己平时注意不到的盲点。关键对话中,沟通技巧不是那些花花肠子,达成共识一定是基于事实的,基于真诚心的,基于共同目标的。而比沟通技巧更加重要的,是能承载一切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