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谓“均匀悬浮注意”?
医师在为病人做分析和治疗时,不把自己的注意力专门集中在任何事情上,总是平静地、专注地、非评判性地倾听和观察所有材料,谓之均匀悬浮注意。把每次治疗都当作新的开始,不带有记忆和期待,暂时搁置先前的看法、感受和情绪,如果在材料出现前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东西上,那么就意味着在材料出现之前医师就对材料进行了选择。某些东西就会被牢牢地记在心里面,而另外的东西就被忽视。随着这种选择性而来的就是个人的偏好和期望。弗洛伊德曾警告说:“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出现。……如果在选择后出现了这种个人的期望,就会有永远发现不了什么东西而只是发现自己已经知道了的东西的危险……”换句话说,医师听到的仅仅是他早就知道的东西,严格地说,分析的过程变成了验证医师的知识的有效性,而不是探索无意识,无意识的东西是你和患者都不知道,而不是你知道,而患者一无所知的东西。
二、“正念”和弗洛伊德的“均匀悬浮注意”
弗洛伊德早在1912年的《移情动力学》一文就提到,分析者需要具备“均匀悬浮注意”(evenly hovering attention),他说要做到这一点,分析师需要不把自己的注意力专门集中在任何事情上,而是总是平静地、专注地倾听所有材料。一旦在材料出现前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东西上,那么就意味着在材料出现之前分析师就对材料进行了选择。某些东西就会被牢牢地记在心里面,而另外的东西就被忽视。随着这种选择性而来的就是个人的偏好和期望。弗洛伊德警告说:“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出现。……如果在选择后出现了这种个人的期望,就会有永远发现不了什么东西而只是发现已经知道了的东西的危险……”换句话说,分析师听到的仅仅是他早就知道的东西,严格地说,分析的过程变成了验证分析师的知识的有效性,而不是探索无意识,无意识的东西是你和患者都不知道,而不是你知道,而患者一无所知的东西。
“
佛学的正念传统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自我探索方法,可以用来帮助培养“参与-观察姿态”。”
习练正念的一个重要的产品就是发现了一个“内在空间”,这个空间是和治疗师个人的认知-心理过程没有交互性的,没有依附关系的。
(1)沉入水中,感受温度、流速。
感受到无奈,愤怒,犹豫不决,迷茫
(2)跳出水面,观看环境、地势。
他只是针对你?还是对所有人基本都这样?
假如你和他发生冲突,大家认为是他的异常?还是你的异常?
(3)悬于空中,瞭望源头、走向。
假如没有这个人,你之前的职业计划是什么?
未来,你俩谁更有可能调走?
在当年最满意的时候,你的职业关系如何?
1、咨询师在三个不同层面引导来访者。
2、避免咨询师被来访者的情绪带走,
3、这是咨询师职业化训练的关键环节。
1、悬浮注意技术:
(1)沉入水中,感受温度、流速。
(2)跳出水面,观看环境、地势。
(3)悬于空中,瞭望源头、走向。
悬浮注意
作为临床技术,与自由联想相对应的就是分析学家的“悬浮注意”,1912年弗洛伊德在“给从事精神分析的医生们的建议”一文中提出这个概念。
然而,此技术相当简单。如我们即将看见的那样,它不采用任何特殊的手段(甚至不做记录)。面对所听见的种种,不将注意指向任何特定的对象,只是保持一个相同的“均匀悬浮注意”(以前我这样称它)。这样做,就缓解了注意力的重负,因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每天保持注意长达几小时。一个人如果刻意地专注到某个程度,就会开始选择所遇到的材料;某一点特别清楚地保持在心中,则其它的点相应地被忽视,为了做此选择,他将听从其期待或者意向。然而,这恰恰是万万不可的事情。[xix]
弗洛伊德建议分析学家在倾听的时候,对于所听见的任何言语不得先入为主地(a priori)赋予偏好,而是听任自己的无意识活动,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无意识自行其事,悬置那些平时习惯性地引导着注意的各种动机。
只有在这样的无意识与无意识的交流的状态下,分析学家才以他的“第三只耳朵”听见了日常生活中未被听见的意思。
我们将其译为悬浮,试图表明价值判断的悬置和注意的随所遇而漂移。
悬浮注意探究
文/法一
悬浮注意和自由联想一样,对于认知和理解甚至诠释精神分析来说尤其重要。本文准备从悬浮注意的角度来认知和理解“悬浮注意”这个核心概念,一方面是自我悬浮和实践;另一方面是自我理解和认知。也许从悬浮的角度,从注意的角度是普通的;也许也存在一些特殊之处,无论是角度还是结果本身都不做判断,不作特别注意,故有此文。
一、悬浮注意的出处及内涵
(作为临床技术,与自由联想相对应的就是分析学家的“悬浮注意”,1912年弗洛伊德在《给从事精神分析治疗医师的建议》(Ratschlage fur den Arzt beiderpsychoanalytischen Behandlung,1912)一文中,弗洛伊德提出并解释了此一基本建议,它定义了精神分析师倾听其病人时所抱持的主观态度,在于尽可能地悬置所有通常会吸引注意之物:个人偏好、成见、不论多有根据的理论假设。正如同被分析者要说出他在自我观察中所捕捉到的一切,取消所有促使他作出选择的逻辑与情感上的意义,医生也必须将他自己落处在一个位置上,以便在为了诠释以及认识隐藏的无意识的目的下使用他被告知的一切,而不以自己的检禁取代病人放弃的选择。)弗洛伊德早在1912年的《移情动力学》一文就提到,分析者需要具备“均匀悬浮注意”(evenly hovering attention),他说要做到这一点,分析师需要不把自己的注意力专门集中在任何事情上,而是总是平静地、专注地倾听所有材料。一旦在材料出现前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东西上,那么就意味着在材料出现之前分析师就对材料进行了选择。某些东西就会被牢牢地记在心里面,而另外的东西就被忽视。随着这种选择性而来的就是个人的偏好和期望。弗洛伊德警告说:“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出现。……如果在选择后出现了这种个人的期望,就会有永远发现不了什么东西而只是发现已经知道了的东西的危险……”换句话说,分析师听到的仅仅是他早就知道的东西,严格地说,分析的过程变成了验证分析师的知识或者记忆的有效性,而不是探索特别重要的无意识部分,无意识的东西是你和患者都不知道,而不是你知道,而患者一无所知的东西。
何为悬浮注意呢?既然名曰悬浮,自然不是针对具体的东西,不是从内容中提取结论,而是要在分析者的自由联想中抓住一个层面以上的意义,分析者的每句话以及他们的发音(声调、强调、音节、犹豫、颤抖等等)。所谓悬浮注意在我看来:这是弗祖的真义发端的地方,悬浮注意就是把注意悬浮起来,无所谓注意者,无所谓被注意者;无所谓注意处,无所谓被注意处;无所谓注意时,也无所谓非注意时;一切都介于中介之处,不注意就注意,注意这个地方就是注意那个地方,都是平等的;无所谓主体,无所谓客体;无所谓分析者,无所谓被分析者;都是客体或者都是主体,说是客体间关系行,说是主体间关系亦可。只是这个时候,把所谓“判断”放在一边吧!只是把自己置于注意中介的地方和现在的时间,从而很恰当地把过去和现在关联;把自我与他者关联。通俗地说:心理咨询师在为咨客做分析和治疗时,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的方向、强度、对象以及持续度等等专门集中在任何事物上,总是平静地、专注地、非评判性地倾听和观察所有材料和对象表现,谓之均匀悬浮注意。
弗洛伊德建议分析学家在倾听的时候,对于所听见的任何言语不得先入为主地(a priori)赋予偏好,而是听任自己的无意识活动,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无意识自行其事,悬置那些平时习惯性地引导着注意的各种动机。只有在这样的无意识与无意识的交流的状态下,分析学家才以他的“第三只耳朵”听见了日常生活中未被听见的意思。
此时此地此景,自由联想到拉康讽刺了Reik的“第三只耳朵":何须第三只耳朵?我们两只耳朵已经忙不过来了,既然对关系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仓促误解的根源!我反复教导学生:“不要试图去理解”。如果有只耳朵聋了,另一只要敏锐!而这只就是要你去听声音、音素、词语、常用语、句子,而且不要忘了停顿、格律、切断和双关语。
二、悬浮注意的好处及外延
分析家应该听什么?一直以来都是个特殊问题,有经验的分析家常说不清自己在精神分析中期望会如何,但却总是会出现让他们经验的事情。 Freud推荐我们需要把每个新个案当做第一次治疗,就是说我们不应预期,而是要用“悬着的注意”,以乘坐“悬浮注意”或者“无拘束注意”,以便我们能够听到分析者自由联想中的真正的东西。然而,此技术相当简单实用(但并同样意味着完全容易做到,准确地说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如我们即将看见的那样,它不采用任何特殊的手段(甚至不做记录)。面对所听见的种种,不将注意指向任何特定的对象,只是保持一个相同的“均匀悬浮注意”(以前我这样称它)。这样做,就缓解了注意力的重负,因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每天保持注意长达几小时。一个人如果刻意地专注到某个程度,就会开始选择所遇到的材料;某一点特别清楚地保持在心中,则其它的点相应地被忽视,为了做此选择,他将听从其期待或者意向。然而,这恰恰是万万不可的事情。“悬浮注意”允许我们把分析者与我们日常听到熟悉的期望的不同的东西呈现出来被听到。甚至允许我们听到自己的心声和情绪和情结,感受和感觉,思想和反省等等。我们培养这种注意的训练(这不容易掌握和维持)能让我们认识自我的他(我)性和他人的他(我)性。即作为一个他者的自我和作为一个他者的他性。 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为所谓“判断”、“关系”、“联接”、“移置”、“类比”等异常重要的但却对于普通人来说甚至不值一提的重要的概念甚至事物本身。从而在这样的状态中使自己向外或者向内更好的延展和诠释。
依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师应当以此方式倾听被分析者:他不应先验地偏重被分析者言谈中的任何部分,这意味分析师应尽可能让自身的无意识活动自由运作,且悬置那些习惯左右其注意力的动机。这种技术性建议相互对应于提议给被分析者的自由联想规则。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正是这个规则使分析师得以在病人的言谈中发现无意义连接。藉此,分析师才能在记忆中保留大量表面上不重要且相互关系只会在日后显现的元素。
三、悬浮注意的注意及手法
悬浮注意该词本身在表面的矛盾中就已指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方面,如果我们将问题放在与被分析者的关系上来看,此概念的理论基础便十分明显:弗洛伊德所描述的无意识结构透过多重变形和显露,例如“所有精神价值之易值(Umwertung)”导致表面上最不重要的元素背后往往隐藏最重要的无意识思维。悬浮注意因此是唯一的客观态度,因为它适用于根本变形的对象或事情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悬浮注意一词,弗洛伊德早自《梦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1900)起便曾描述一种类似的心神状态(类似于科胡特所谓的“神入”概念),他将之视为梦之自我分析的条件。反之,另一方面就分析师的视点而言,悬浮注意理论提出了下列难题:可以想象,就好像被分析者一样,分析师也力图消除其意识成见和喜好,甚至包括其无意义防范对悬浮注意所造成的影响。正是为了尽可能排除这些干扰,弗洛伊德另外提倡教学分析(过程分析?),因为也许如此可以多少消除咨询师所有未被解除的抑制、情结等。根据史岱克(W.Stekel)精确的用语,相当于其分析知觉中之“盲点”。
然而,弗洛伊德的要求不仅如此,他欲达成之目的为无意识到无意识间的一种真正沟通(a):”如同与麦克风相校准的电话收话器“(1c)。这正是赖克(Theoder Reik)后来以具象方式所构之“以第三只耳倾听”(3)。然而,正如弗洛伊德自己在论及自由联想时指出,悬置意义的“目的.表象”只会导致它们被无意识的“目的.表象”所替代(2c)。这对采取悬浮注意力态度的分析师而言会产生一个特别的难题:其注意力如何能不被自己的无意识动机所左右?无疑地此处的答案是,精神分析的个人误差,不仅应借教学分析而被减低,而且也应借由反向传会的自我分析而被评估与控制。
一般而言,悬浮注意的规则也许需要被理解为一种理想的规则,后者在实践中面临相反的要求:例如,若分析师不在某时刻偏重某些材料,予以比较、概括的话,那么该如何构想达到诠释与建构?当代精神分析运动对悬浮注意——弗洛伊德在第二拓扑论 的架构下并未重新陈述之——此问题所采取的不同取向可概述如下:
1、 某些论者效法赖克(见前引文),倾向以主要发生于言语下层次之移感(Enfuhlung)的意义来曲解无意识对无意识的倾听。反向传会绝非与沟通对立——沟通此时被描述为一种知觉,反之,它表现出沟通的深刻特质。
2、 对其他人而言,悬浮的注意力的技术规则要求自我松懈其禁制与选择的功能,并不意味着提高对内心感觉的重视,而是分析师应该“坦诚”面对自身精神装置的骚动,以避免其防御性强制的干扰。不过精神分析对话的主要部分继续在自我对自我的层面上进行。
3、 最后,就强制无意识机制与言语机制间类比性的理论角度而言(拉康[Lacan]),精神分析倾听态度中,应任其极尽自由运作者,正式此种所有无意识现象间之结构类似性。
对于悬浮注意这个问题,我们摘录佛洛伊德的两段话以启发的延展:“每个人在其无意识中都拥有一种工具,藉此他们能够诠释别人的无意识表现”“……不需经过Bw【意识】一个人的Ubw【无意识】便可以与他人互动,这事实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有关前意识活动在此是否可悲排出的问题,不过作为一种描述,它毋庸置疑”。
悬浮注意是弗祖当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研究了这个概念,但遗憾的是他本人并没有指出具体实现的途径。作为后人,虽然我们不能够苛求先辈,但我们至少可以大胆假设探求之。(同时,小心求证也许是必须的。)
悬浮注意的注意及手法一:(也许无就是全,不注意就是全部同等注意。)
1、悬于空中,瞭望源头、走向、过程、结构、联系等等。
2、沉入水中,感受温度、流速、水向、强度、清浊、旋涡等等。
3、跃出水面,观看环境、地势、水文、气候、地理、态势等等。
悬浮注意需要注意及手法二:(也可以认为是手法一之变式);
1、悬于未来,追溯源头、走向、过程、结构、联系等等。
2、沉入过去,感受经历、体验、情绪、纠结、痛苦、快乐等等。
3、活在当下,观看环境、生活、工作、职业、态势等等。
悬浮注意需要注意及手法三:(也可以认为是手法一之变式);
1、悬于外部,追溯源头、走向、过程、结构、联系等等。
2、沉入内部,感受经历、体验、情绪、纠结、痛苦、快乐等等。
3、立足表层,观看现象、事物、事实、情境、态势等等。
均匀悬浮注意是需要练习。练习的方法是先把参与和观察分开,先参与,后观察。治疗师先想办法让成员互动起来,让他们的行为模式在团体中再现,然后叫停,让成员回顾刚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