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无论做人做事,一个正确的顺序都至关重要,它不仅能让你做起事来有条不紊,还能让你做起人来,面面俱到。
那么在公务员考试过程中,需不需要掌握一个正确的顺序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公考答题掌握一个正确的并且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考试中高度紧张的你来讲,正确的顺序不但能保证答题的顺畅,还能保证答题的正确率,这也直接决定了你考试的成绩和过程中的心态。
一、为什么在公考行测中要掌握一个正确的顺序?
就拿黑龙江省考来讲,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而题量却足足有120-125道题,平均到每道题是一分钟不到,注意,这里说的是绝对的一分钟不到,因为还要涂卡还要写名字考好。
既然时间很仓促,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顺序,抓住重点,先做擅长的题型,把能拿到的分数拿到,把可能拿到的分数放在第二梯队,然后如果有时间再做做那些不影响大局的题型。
公考中的行测其实就是教你得学会放弃、得分清主次、得知道哪头轻,哪头重,做事要有逻辑,要有程序。
二、是否有固定的答题顺序呢?
有个这个问题的同学就像是问我洗澡之前先脱衣服还是先脱裤子是一样的,那么可以想想,洗澡先脱什么有区别吗?只能看你习惯先脱什么,或者先脱什么才是最适合你的。
总能听到我的学生们在因为此事在讨论,有的说应该先答常识,因为常识会就会,不会就不会,先答后答都一样,这点其实我是认可的。
但是凡事无绝对,曾经就有个学生就习惯最后答常识,他总觉得在其他材料中有可能会找到和常识有关的点,进而把常识答对。而他按照这样的顺序也在2018年成功上岸国家某机关。
三、常规的答题顺序
大多数人的答题顺序都是:
上来先答常识,会就是会,不会也不可能想出来,因为这是积累的。
然后再答资料,资料分值高,难度低,属于比较实惠的模块。
接下来是判断推理,判断推理一般只有几道题是图形推理,图推是一样的,如果你三十秒看不出来就不要再浪费时间了,时间有限,蒙个差不多的就走。
再是言语理解题,言语理解大都篇幅较长,但是难度小,读懂题意即可,但是一定要注意问题问的是什么?是主旨还是其他。
最后答数量,一般来讲数量只有前几道是可以做的,前几道得个三分四分问题是不大的,此处分值与资料相同,但是对能力的考察较多,容易造成错觉:一打眼觉得会,算一算就进去了,进去了就会“洞中无岁月”,然后没时间了。
因此,这种答题顺序是较为常见的,对于多数人来讲是有科学性的,也是目前推广最热的方法。
四、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
第一、我建议大家要先答常识,因为如果想指着在后续题中找到跟常识有关系的东西可能性太低了。
第二、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注意,这里指的是最擅长,也就是说,你能用最快速度正确率最高的题型。
第三、要答你比较会且分值还比较高的模块,因为这时候你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刚把思路打开,答分值高的题状态还在线,这样有助于超常发挥。
第四、答你自己觉得知识点明确但是做题没信心的模块,因为你前面两块已经为自己建立了一定的信心,此时答题,会觉得比平时顺畅些。
第五、答剩下的模块,最后答的模块就不要奢求能够完全把题答完了,如果没答完的一定要蒙同一个选项,这样起码能对一个两个的,情况好了,说不定这就是你制胜的关键呢。
五、注意
除了顺序,还要注意答题时间,平时模拟要记下自己涂卡和写名的时间,然后把涂卡的时间留下,并留出至少三分钟的机动时间。
世间所有事都没有固定的规律,只有适合的规律,找到自己的规律事半功倍,找不到规律事倍功半。
本文由<公考段子手>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