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读于一所私立大学,大家所关心的课堂品质和校园风景都蛮不错的。可惜的是管理层人事方面有些问题。
故事还得于20年前说起。当时学校刚建立,百事待兴。为了在私立大学里打造属于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学校高薪聘请了各国有经验教授。他们兢兢业业的教导学生们正确的知识和分享自身的经验。后话不必多说,当时学校获奖无数,成功在自身领域里独占鳌头,威威风风的度过了10年。
于是乎,大家口耳相传。不知到什么时候,学校竟变成了申请政府大学本科失败后的首选私立大学。原以为学校会如当年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一般,把国家搞好了,发展了以吸引外地的人们前来发展。道理很简单,无非就是一种投资方法,利用利滚利滚利滚利的方法以把自身好处最大化。
但结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富有童话般的气息。学校做大了,当初的经验教授也因水涨船高,各个身价暴涨,再加上私立大学领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学校的墙角开始被挖了。眼看着一个个教授为了高薪远走他方,校方却无力可施。就好像羽翼丰满的孩子为了更好的前途离开了父母亲,那是多么的扎心。
后来学校也有填补教授们的位置空缺。只是一分钱,一分货。校方竟然天真的以20年前创校聘请教授的价格诚邀现在的专业!20年前的一万元月薪跟现在的一万元月薪那能相提并论吗?可想而知,学校把自己推向了万丈深渊。所谓"高薪诚聘"的教授已没有了当年他们的仙气,在授课及切入点方面也不尽人意,搞得学校虽然说不上乌烟瘴气,但也差不多是那样了。
话说有这么一位教授,没研没博,只一张 Diploma 资格就每天拿着个公事包,似模si样的走入课堂上课。日复一日,大家也逍遥快活。教授领着不符合自身资格的俸禄,学生上着还自认为全国10强的大学。但,滥竽充数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大家在实习期间这个不会,那个不会,对自身专业可说是一窍不通。后来大家追根究底,查到了那位教授的底细。
到了这个时候,通常都会有一位英雄为大家打抱不平。英雄教授爱学生如子,既心疼学生付了学费没学到东西,也不甘学生们在实习时遭受骂喊。英雄教授理直气壮的与管理层谈论。有追剧的人一定知道,谈论过后的情节一定是大打出手。双方互不让步,互掀旧底。在经历了大约3个月的你攻我守后,结果是老板赢了,英雄教授被开除了。而那位拿着 Diploma 资格的教授呢?正悠闲自在的喝着星巴克咖啡,准备下午2点的课呢。
故事有点长,但意义却深远。有时候对的事情不一定得据理力争。退一步,让肾上激素下降了一些之后再来思考,说不定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就这故事来说吧,学校失去了实习经验丰富的英雄教授,英雄教授也带着怨恨离去,何必呢?
(文章写得不好,还望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