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伪中产”?
就是看上去很光鲜,但因为没有实现财务自由,而被生活强迫的一个群体。
富人和穷人主要区别是什么?
富人能够自由惬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而穷人则被生活所强迫。含辛茹苦的生活,数不尽的难题。
“伪中产”实际是一群看着很光鲜,很幸福的穷人。
因为‘中产’是拿全指标来衡量的,有钱有产还要有闲,花园草坪孩子和狗。所以能够达到中产的比率是很低的。
城中村改造,分了十套八套房,有现金几百万,不叫中产。城中村的人,文化有缺陷,所以活法不够文明,手里一点资材几年折腾后,就又成了穷人。
城市老居民,熬了一辈子,攒了两套房,和兄弟姐妹挣财产,使尽了狡黠的手段,如果杀人不犯法,估计都会宰了对方。虽然经济富裕了,但貫其一生都是刻薄的积攒,家族内凶狠的争斗。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吃苦受罪,践踏亲情。和‘中产’的品质化生活,受人认可的形象相差太远。
坐拥5套房,但家人神志不清的,不算中产。只不过中产的幻觉和残疾人的苦在心中来回切换。
职业光鲜,收入不菲,但面对空房的孤男寡女不算中产。烦躁和郁闷是其情绪的基调。
开着宝马,月入3000的不算中产,每月除了还贷就是啃老。
像郭美美一样,秀奢侈品的时髦女郎不算中产,也许此刻已欠了网贷公司数不清的钱。
在抖音上嗮精美家居的不算中产,这可能是家中三代的积蓄和半辈子的按揭。
还有的人住房、存款两个指标非常出众,临死时却得不到任何的亲情陪护。
有的在社会转型时期捞取了大笔钱财,名牌上身,豪车代步。最后却经不起庄家的量化宽松,又成了穷人。
嘴里攒食,把儿女送出国的,镀金后的文凭只能换来月薪两千。
朋友圈里嗮澳洲的美景和新西兰的海滩,。福临门的美食和维多利亚的夜色。老来却要惆怅的走进养老院。
“伪中产”的爱好:贴标签
“伪中产”是最虚荣的一个群体,始终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自己幸福不幸福无所谓,只要让别人感觉自己幸福就行。
房子不是用来住的,是用来鄙视的!
曲江的鄙视高新的,高新的鄙视城北的,城北的鄙视城东的,城东的鄙视蓝田的;大房子鄙视小房子,商品房鄙视城改房,地铁边的鄙视离地铁远的。新的鄙视旧的。
车子不是用来开的,也是用来鄙视的。
进口的鄙视合资的,合资的鄙视国产的,排量大的鄙视排量小的,烧汽油的鄙视油改气的。
买商品就是买牌子,买到好牌子就保住了面子,攀比带来幸福感,奢侈品太贵,实在不行就来件高仿。
“伪中产”最怕什么?穷亲戚
一个穷亲戚不合时宜的出现在“伪中产”旁边,会让“伪中产”攀比的心血立刻归零。好比一件精美的婚纱粘了一块鸡粪,其心态被恶心的程度可以想象。
一般对穷亲戚,就是零钱打发走人。附加一句:“以后不要再来了”。
“伪中产”的焦虑
“伪中产”们因为实现不了财务自由,靠楼市的兴旺带来的纸面黄金,支撑外在的幸福感。哪天庄家抡起房产税这个大棒,“伪中产”们就会哀嚎一片。
怕大病,好多“伪中产”在高额的医疗费面前也是无能为力。抗风险要实实在在的能力,比装逼秀幸福难多了。
“伪中产”和剩女一样,都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特色产物,是拜金主义对本不富裕的生活状况的一种包装,所以看起来有点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