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专栏:仙灵推荐
推荐语:如果孩子是风筝,线在我们手上,我们要如何用好手中的线,让孩子既能飞得高飞得远,又能懂得回报懂得回归,那就细细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在我心中,孩子就如同放飞的风筝,作为父母多数时候是在欣赏,看着他像雄鹰般自由地翱翔,只是当他偏离航线时,稍稍地戥一戥手中的那条线绳。
手中的那条线有时是真实的,有时是虚拟的,有时是长长的,有时又是短短的。总之,给孩子自由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条件。
儿子拿到聘用合同后,写了长长的文章《我的咨询路》,想给母校留下点什么。“这一路走来,要感谢好多人。首先谢谢我的父母,谢谢他们一直支持我的一个又一个决定。”看到儿子学会感恩,心里还是欣慰的。
朋友说,你的孩子,没参加过中考高考,没进过补习班,没学过奥数,能选入国内一流的大学,进入世界一流的公司,总会有些教育的秘诀吧。
你知道的,教育其实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就像你在田野里撒了把种子,遇到了适宜的土壤、气候环境,也没有遭遇病虫害,有的会长成参天大树一样。如果说无意间做了什么,我也学着归纳为三条,那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和方法。
说到自信,传统教育下的孩子大多是不自信的,包括我自己,畏手畏脚。多数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教育体制和父母理念的错误。
自信来源哪里?自信来源于表达、表现、表演,你不让他表达表现和表演,他能有自信吗?自信不完全天生,更不能来自书本,而是来自老师、长辈、女同学、观众的眼神。
特别对于男孩,自信和懂事往往来自先于懂事的同龄女同学。女孩是男孩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对孩子早恋严加看管的父母不光是幼稚,甚至是愚蠢了。
父母能做到的就是有一个好的理念,努力创造和鼓励孩子更多的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
说到自立,父母是需要一些割爱和决心的。记得孩子小时候上幼儿园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我就大摇大摆地跟在后面,就是他摔倒了,也自己爬起来。
小学时,早上6点多要去学校上早自习,其实那时侯我已有了自家车,可以去送他,但我还是恨恨心,让他自己步行或骑车去上学,东北冬天的清晨,天黑黑的,儿子自己穿过小树林、大街小巷去铁路实验学校上学,有时我早起察看一下,也不和他一起走,而是远远地跟在后面,夜幕中只看到几个零星上早班的骑车人,以及街角处一个修自行车的老头,围起一堆柴草在取暖,立交桥下几个流浪人还在畏缩睡着懒觉。
我就跟在儿子的身后,看着他欢快跳动的身影,闪入人流中。自立也不等同于独立的生活能力,更贵重的是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都写在他的《我的咨询路》里。他提到高三时就选定做咨询的目标,这些我们并不知晓,后来的一切努力和设计都是为了这个目标。
说到方法,这是掌握知识以及后来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方法就是效率。儿子喜欢足球和篮球,可到了高中由于功课多,渐渐少了运动,他不止一次地说,非常羡慕那些整天在球场玩的竞赛生。
我至今不知,突然有一天,那位高人授予了他方法,他的成绩从100多名,跃入20多名,后来进入全校前10名。 但我无意间从他学习笔记上,还是读出些内容,那就是学习注意了方法,这种方法可能就是来自于所谓的名校。例如,他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有了主观的分析,主观的安排,而不是一味跟着老师走。
说来说去,对孩子的成长经历,即使身边的父母也是云里雾里的。但做父母的永远不要忘记几条。
一是父母要永远让孩子感到自豪。自豪的父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激励。即使你没有显赫的权贵,豪奢的财富,即使你是一个捡拾垃圾为生的父母,你也要用自己的勤劳,赢得孩子的尊重和敬仰。
另一是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我是有深刻体会的,从小我父亲就板着脸教训我,或者讽刺我,所以长大了我只有孝敬可没有多少感情,最痛苦的是不够自信。
你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可又改正不了。一开始教育孩子,好像我也世袭了这种教育孩子的陋习,以教训为主,可直到有一天,可能是我那时工作压力太大,心情也不好,又一次因为误会伤害孩子。
呵斥孩子时,孩子眼含泪水直瞪瞪地看着我,那一刻我心软了,我下意识地拥抱了他,父子俩抱在一起痛哭,我还向孩子道了歉。
好在我的错误改正得早,没有给孩子留下阴影,也没有伤害到父子感情。现在很少相聚,在一起时,还是喜欢像两个伙伴一样,打闹在一起,搂抱在一起。
关于孩子的成长,作为幼教专家的孩子母亲,同事建议她该好好总结一下教子经验。她也只是淡淡地说,其实没什么,只是做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那就是:爱、倾听和鼓励。要说我对教育孩子的许多认识还是基于她的“耳濡目染”呢。
那年儿子去了古埃及和印度,这是两个文明古国。喜欢远游这一点,也许秉承了我的爱好。记得他上大学时,我是和儿子一同离开家乡沈阳的,我去了云南,他去了浙江。
如今,放飞风筝的线变的越来越长了,然而,有时不经意间总能感到,线那段戥紧了一下,一条短信耀然屏幕:爸爸生日快乐,我在古埃及卢克索,一个4000多年历史古城,我爱你!
爱你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