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黄金谷: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老王是个淘金客,独自一人在一片风光旖旎、环境幽静的山谷中淘金。
对于这片山谷而言,他是孤独的;但对于他本人来说,无疑又是幸运的,因为这里确实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唯一不确定的,就是矿脉的具体位置。
在寻找矿脉位置的过程中,老王展示了能够触及成功的几点因素。第一,是他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几乎是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具备的品质。
他反反复复在河边根据淘金量的多寡,判断金矿的位置。要知道,这种工作是枯燥的,繁复的。更重要的是,也许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结果。很多人信誓旦旦的下了河,但淘不了几下就会很快放弃。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成功或许只属于坚持下去的极少数。
还有,是对抗寂寞的勇气。老王一个人待在那片深谷,默默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道路。千帆尽过,可能会有繁华的诱惑,亦可能有不解不屑者的白眼。守得住本心,耐得住寂寞,才能拨云见月。
当然,好运气也很重要。老王的好运气,来自于对自然的敬畏。他明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所以掏鸟蛋而不倾巢,掘金而不断脉。
除此之外,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更多的还是要提防那些躲在阴暗中伺机窃取果实的人。
这类人,什么时候都不缺。他们对勤奋的付出嗤之以鼻,但却在分蛋糕时跃跃欲试。在他们这类人眼中,偷来总比挣来的香。看着老实人吃亏,他们打心眼里痛快。
天道好轮回,世道饶过谁。老王用行动告诫人们,对于蟊虫,不仅要消灭,而且要鞭尸。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他没有给偷袭者机会。
其实,这是一种美好的期许,毕竟“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结局可能才是常态。
天道多数情况下轮回得很慢。迟到的正义虽然也是正义,但这种正义对于当事人而言,无意义!
5、受惊吓的女子:在生活中,没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这是一个关于命运的故事,结局却充满了忧伤与悲情。
朗伯格小姐跟随自己的哥哥,举家迁往另外一个城市。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这种变化都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但对于朗伯格小姐来说,这似乎才是戏剧性命运的开始。
迁徙的路程走到一半,作为一家之主的哥哥就因肺结核病逝。对朗伯格小姐无疑是致命打击,这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一切依靠。在未知的旅程中,她只能懵懂得在生活中摸索前行。
祸不单行,他哥哥雇佣的工人又问她索要报酬。半程200美金,全程400美金。这对她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因为她身无分文。
这个时候,车队向导之一的纳普先生提议,如果朗伯格小姐愿意嫁给自己,那么他就愿意以“朗伯格女士丈夫”的名义,承接这笔债务。
起初,我认为这就是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特别有失“西部牛仔”的风范。后来转念一想,这种批评似乎太过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非亲非故,又不为点什么,凭什么要纳普花那么大代价,帮助一个陌生女子?
某些情况下,人不能总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更不能总站在所谓“道义”的角度要求别人如何处理问题。
对于朗伯格小姐来说,无论她愿不愿意,事实上,她已别无选择。无依无靠、身无分文、单身女性、荒野西部,这些困境叠加在一起,那个看似是提议,其实是她唯一选择。
当观众以为戏剧冲突得到解决时,戏剧反转的高潮才真正到来。
朗伯格小姐为了寻找自己的爱犬而脱离车队,阿瑟先生寻找她时,二人又遭遇印第安人的袭击。为了保证女性的清白,阿瑟先生交代她必要时拿着枪自尽。
于是,最荒诞的一幕降临,阿瑟先生通过装死干掉了偷袭他的印第安人。却不想这招让朗伯格小姐误以为真,随即举枪自尽。
或许是阿瑟先生的一席话误导了她,但在迁徙这一路上,对于一个原本生活优渥、性格懦弱的年轻女子而言,朗伯格小姐确实承受了太多原本不该她承受的生活压力。
最终,她没能扛住命运的高压,在一次看似意外却性格使然的事件中,香消玉殒。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有时候人们认为自己已经抓住了命运,却不知道命运的那一头通往何处。纳普先生又如何呢?他也一样,原以为可以娶得美眷从此退隐江湖,却不想是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
黄粱一梦罢了!
6、遗体:人们总是在无意义中寻找有意义,然后奔赴死亡
最后这个故事的编排可谓匠心独具,因为直到最后一分钟,观众才会真正意识到,这集短片之前的剧情在讲些什么。
同时,这个故事又极其简单,简单到前面所有对白和表演,这些细节完全不注意都没关系。它只交代了一个主题,人,不论以什么姿态、什么态度活着,最终都是同途同归,一同奔赴死亡。
我猜想,科恩兄弟可能是想劝慰世人,没必要总是在用自己眼光打量别人生活,这件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爽。如果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的喋喋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就更没必要,反正大家都是要死的。
多么朴素的辩证逻辑,深得道家“夫唯不争,则天下莫敢与之争”的以虚化实。
事实上,他们试图提醒大家注意这一个或许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时间这驾狂奔向前的马车上,作为个体,到底做些什么才能让唯一一次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很多时候,人们常常拼尽所有去追名逐利、争长论短,却很少有人真正审视自己的内心,这样活着是否真的快乐。当每个人都沉浸在“生活”这架快速奔驰的马车本身,受缚于具体而琐碎的事务无暇自顾,那生活的真相恐怕仅仅是“生存”。
当然,从一个角度或许可以这样解读:马车的两端清晰的区分出两个不同阶层的分野,那些实实在在掌握庸众生死的人,却几乎从来不曾真正关心对方的处境。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