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上映的几部片子里,《乘风破浪》成了评价最高的一部,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寒的第二部片子就是成了好片,只是因为同行的衬托罢了。《西游·伏妖篇》的让人大跌眼镜,《功夫瑜伽》将成龙式喜剧风格再一次复制粘贴,让人毫无新鲜感;《大闹天竺》也证明有时候,做一个导演比做一个演员更难。
很多人在骂韩寒的水军以及片子,认为评分有太大的水分,《乘风破浪》依旧是韩寒自high的呓语,矫情且做作。
如果非得给一句评语,平心而论,《乘风破浪》相对于《后会无期》而言,更像是一部电影了。
看过韩寒小说的都应该明白,他的小说没有多少情节性可言,就像是松散的自我沉浸的情感抒发,写到哪里就到哪里,其中不断夹杂些段子。将小说与《后会无期》对比,你丝毫不会怀疑电影与小说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他的小说正如他的《后会无期》,沿着一条公路,漫无目的地延伸向天际,情节凌乱不堪,主题松散不明。(非得说有个主题,那就是对青春易逝无助迷茫的缅怀。)
电影如同小说,故事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从这点而言,《乘风破浪》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起承转合,节奏分明。从父子不合,到穿越,到相识相知,再到最后回穿到现在并相互理解,闭合的结构保证了故事不再像韩寒前作一样,一发就没法收拾。
所以,它更像一部电影了。为什么说像?
正如被大家所抨击的一样,《乘风破浪》依旧是韩寒自我满足式的情感表达,看完让人觉得矫情,甚至不知所云。
如果你看完电影,也觉得不知所云,那就对了。这部电影表达的,就是不知所云。
电影开头交待了邓超与父亲彭于晏的矛盾,彭于晏不让邓超开跑车,认为他的理想是不务正业。
邓超出车祸穿越回到二十年前,遇见了年轻时的父亲,嘻嘻哈哈中与父亲一同保护民众、打黑帮、做生意(囤BB机),见证了父亲的爱情、友情和理想,最后父亲为了给兄弟报仇而与商业大亨大干一场,因此获刑。
看吧,电影里有亲情、有爱情、有友情、有梦想,韩寒还是没有变,想要在一部90分钟的片子里,表达所有关于人生的感慨。
然而,感慨并不能等同于主题!感慨只是一种情绪,对观众而言是模糊而有距离的。对于那些没有相似经历的人而言,电影的情节让人感觉浮夸而不切实际,难以找到共鸣。
这就是为什么《乘风破浪》的评价能够两极分化——严格来说,《乘风破浪》仅仅是一部怀旧的青春片而已,如果你的青春有着这样的狗血,那么恭喜,与你而言,这就是好片;反之,这就是矫情。
电影里,韩寒要表达的东西太多,里边的主角,有的忠义,有的背叛,有的执着于爱情的付出,有的傻乎乎地坚持着自己理想,而有的恰恰与前面相反。单纯的人以为“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经历过的人认为“这个世界会变的”……
韩寒依旧喜欢这种散漫的表达,他想要通过种种人物,刻画出时代与青春变迁的大气氛,但让观众感到的,只是他个人的小感慨。情节的内核依旧松散无序:
父子之间的激烈矛盾,在穿越后突然变得和谐许多;
母亲因父亲入狱而抑郁自杀,这样沉重的内容最后只字未提,轻松划过;
一方面表达爱情的背叛,一方面又强调对爱情的坚持;
……
当然,青春片“感慨”了这么多年,一直屡试不爽。除去商业的出发点,韩寒或许真的想要将青春片变得更加有文艺范,但是下次,记得别太贪,先把人物缩减,把主题集中,这样驾驭起来会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