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01,6-5-6,滕文公章句下5-6》
今天是丙申年辛丑月戊午日,正月初四,2017年1月31日星期一。
【"《泰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而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
一.擒贼擒王。
1.《泰誓》是《周书》里的篇名,这是一篇誓师之词,即周武王率领联盟军队讨伐商纣王时的发言稿。凶残,指商纣王。
孟子在这里引用了这篇著名的誓师动员大会的发言稿。
《泰誓》上说,我们的威武要奋发、要发扬,攻入纣的疆界,既要声讨他的罪恶,也要捉住那凶残的纣并且要杀掉他。我们这样做,虽然惩罚的只是一个元凶,却能达到威加四海的效果,讨伐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张大。当年,成汤曾经除暴救民,安定了天下,今天,我们也能象他当年那样,杀掉凶残的元凶,把百姓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拯救出来,这样的功绩,比汤的功业更辉煌。
2.一种生活方式,导致一种风气。铲除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元凶,这种风气也就消停了。杀了纣王,难道也要杀掉那些唱歌的、酿酒的、雕刻的人们吗?纣王一除,这些也即消停了,扩大杀戮,肃清一时,则遗恶万年。
项羽烧阿房宫即是匹夫之勇,这种行为就跟外科手术解决肿瘤的思路是一样的,以为眼不见为净,这是浅人的思维水平。
3.刘劭在《人物志》中说:"学不入道,恕不周物,此偏材之益失也",意思是说,虽然在学习,但是却没有掌握正确的道理,那么,恕不周物,恕,即推己及人,推想别人时就难以符合别人的实际心情,这是性格偏执者的大过失。性格偏执的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性情不错。比如说,自己老实守信的,只接受老实守信的教育,用自己的诚信去推想,认为别人都诚信,致使欺诈者受到信任,导致其得以继续其虚伪的诡诈;而那些自己欺诈不实的,只相信人都是欺诈不实的,则用自己的欺诈推想,认为别人也都欺诈,这样,诚信的人又要受他的怀疑。这是学不入道的结果,越学越偏执。
所以,《中庸》教我们,学习要五样一起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少一样都将"学不入道",而且要根据自身资质条件,"人一己百","人百己千",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不学则已,只要学了就要有学成的决心,实现"学以至圣"的目标。只有学成了,才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意思是说,这时候就进入了"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实践境界。不思而得,就是生而知之的境界;从容中道,就是安而行之的境界。
学习要以学到这份儿上为目标。否则,学习反倒学成个偏材,而且越学越偏,出现走向极端的趋势,虽然看上去也在学习,但是这是歪学,不是圣贤教育要我们实现的正学。
二.学不可以已。
修身也一样,擒贼先擒王。
随着修身深入,我认识到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毛病,不是越修越少,而是越修发现的毛病越来越多。说实话,这真是始料不及的。怎么办呢?难道我应该选择整个儿地否定自己,乃至于杀掉自己吗?没人会这么干。因为厌恶自己而杀掉自己,改正的机会也没有了不是吗?修身的擒贼先擒王是一个过程。
我是闻师父"做人"二字而立志。
虽然下定决心立志做人,却一时苦于没有下手处。直到读到一个"誠"字。
那是2013年冬天一个清晨的五点半,空气中凝结着寒凉,我坐进客厅的沙发里,就着一盏台灯翻阅《大学》。读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瞬间"DUANG~"的一声,整个世界在那一刻凝固了。
誠字,即成为我修身第一步的下手处。
如此过了大约一个季度,又发现自己浑身轻浮的贱毛病,这毛病不除,誠不起来。于是想办法去除这轻浮的贱气。最后想到借助伟人陵园的肃杀之气去我轻浮之气。我就去陵园,朗读伟人事迹,观摩伟人行迹,祭拜伟人陵墓。这个办法效果不错,立时端肃不少。
又过了些时侯,发现自己躁气深重,行坐不安。后来找到对治方法,那还是等到静坐功夫深了以后的事。
如此这般,不烦赘述。
自启动日课、拜师,现已历时两年。与师父有三年之约,为此,这两年以来,一点点修正原有的生活方式:关闭朋友圈功能,不做网上的应酬;逐步谢绝娱乐性质的活动,学习曾公"夜不出门"的修身法,断除无谓的应酬;以一个完整的一小时作为阅读单元,比如清晨阅读《人物志》,读一个小时,到点儿就放下;再做日课;白天读《西方的没落》,不少于一个小时;晚上《逻辑学》,一个小时;语言课,一个小时,到点儿就放下。睡前《新唯识论》一个小时,到点放下睡觉。
修正,说到底是生活方式转变。这是我理解的擒贼先擒王。
我有一位修禅的朋友,有一次我问他:"你看,我们读书、静坐,我们觉得掌控着自己的意识,觉得这就是我了。那么,那些吃饭的时间呢?走神儿的时间呢?心不在焉的时间呢?那还是我吗?如果还是我,我在哪儿?如果不是我,我在哪儿?"
他定定地望了一会儿我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点,你这是机锋。"
这个问题由此而跟着我有些日子了。没有答案的问题。我在想,生活方式是不是一个方向?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