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安的种子”9月绘本共读选了四本共读书目:《小阿力的大学校》、《小魔怪要上学》、《妈妈心妈妈树》和《一口袋的吻》。
从宁海侠导师的解读传授中,我关注了两点思考:绘本阅读教学,要从绘本中汲取什么?绘本阅读教学的关注点是什么?
结合网上资源,我尝试着搜寻绘本阅读教学的密码:
1.封面,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以本次共读书目为例,每一本都应关注封面中透露出的人物情绪。
2、要关注图画的语言和图画外的细节,关注叙述的节奏,让书本和孩子建立联系,不断回归生活。
3、从图画书中汲取“陪伴”和阅读中涌流出的爱,从而达到智育的目的。
4、绘本教学的三要素:
(1)发现
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精美的“食品”,但需要拥有一双会品“味”的眼睛。
a.在阅读前让孩子发现作者名,译者名,出版社名,主人公(年龄性别衣着神态动作等),背景(如《妈妈心妈妈树》封面上小女孩被绿色心形包围的含义;《小阿力的大学校》封面上小阿力背着的书包上画的那只小鸟等都有助于孩子对绘本的理解。腰封上有时会有对作品的评价或对主题思想的提示。
b.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例如《花点点和鳞片片》的环衬是许多不同条纹和颜色的袜子,左右可以找寻配对的那只;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环衬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
c.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如《活了一万次的猫》扉页的虎斑猫与封面略有不同,仿佛在告诉着什么。又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扉页图画暗示着大小兔子快乐玩耍,在精神得到满足后才有了下面小兔的提问。)
d.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如《爱心树》发现树的姿态语言;《彩色的乌鸦》,每只乌鸦色彩的区别和表情的变化;《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中小男孩的表情;《藏起来的礼物》中角落里关注女儿的妈妈;《轱辘轱辘转》每一页都躲起来的米粒大小的金虫子,欣赏图画的同时关注画中画等)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
e.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并未讲完,有的绘本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封底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如《神奇的蓝色水桶》的封底上草地上遗留下来的充气鲸鱼,《失落的一角》封底上抬头期盼的一角等)
(2)思考
a.对图画语言的思考
b.对文字语言的思考
c.对图文结合碰撞产生的新语言。
总之,绘本在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可以用很多方法,但不会直接告诉这是什么意思,需要自己去补白去思考。当你与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思考,你和孩子也从中学会怎样对待人生,怎样使用语言。
当然,由于绘本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因此方法也是多样的,既不能因注重“发现”而上成“看图说话课”;也不能注重“思考”而上成“集体面试课” “人文讨论课”;或因注重“表达”而上成“写作指导课”。如何在挖掘绘本自身的魅力、适当分享绘本的人文价值、思考绘本的个性风格的同时,让儿童品尝阅读绘本的甜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与观察力,教学设计时考虑如何“发现、思考、表达”仅仅只是一方面,实际组织教学时,还得有老师敏锐的教学机制,善于抓住课堂中的即时生成。
一点建议:电子书,从配合教学的角度,是需要的,但是建立在已经对于纸质绘本有深入研读的基础上。
特别是用于教学的绘本,建议大家一定、必定要购买纸质书,因为纸质绘本传递的手感以及情感都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不同的开本大小、不同的纸张选择、不同的排版设计,给孩子带来的是最直接的审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