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嗅芬芳

  和他认识十年了,走完了整整九年的义务教育,一起到达了同一所高中。


  初见他的我还是个女娃娃,在我的印象里,未变声的他说话音调很高,是很多人青春中的那个“娘娘腔”。不过他好像也不太在意,大气地同意了和他关系好的朋友喊他“姐姐”。因为没在一个班,对他的记忆是那样的浅,好像写在海滩上的字,一不小心就会被浪花冲得无影无踪。


  初中的时候分在了一个班,才渐渐开始熟络起来,一起笑一起闹。还记得那时候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俩站在排头扛着旗子,彩旗迎风招展,很是气派,我走在路上颇有“正义凛然”的感觉,而他呢,煞风景地对着路边的中华田园犬喊我的名字,弄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也报复性地对着一旁的鸡喊他的名字,这下,老师都被我们逗乐了。


  让我们真正成为好朋友的契机,是一份他写给我的信。


  那是一个盛夏的午后,我打开手机看见他发来的一条长长的消息,里面记录了很多我初中生活中自己都不能一下子回忆起的点滴。我感觉非常惊讶,因为我自认为在同学们眼中是一个强势的班长,而在他眼里我却也有脆弱的一面。


  我们给对方取了专属的昵称。我叫“未未”,他叫“且且”,分别是“妹妹”和“姐姐”去掉了女字旁。我对他说:“虽然大家都叫你‘姐姐’,但是我知道身为男孩子的你一定不愿意如此。”


  “未来未可知,且行且珍惜。”


  再后来,就是频繁的信件来往,说起来挺酸的,在学校里天天都能见面,也有社交软件的连接,对于信件要过的车水马龙,快节奏的学习让我们没办法等着邮车走过大街小巷再传到紧临的我们手里,就每天悄悄的把信放到了对方的书桌抽屉里。


  “每次拿到你的信,就像收到了圣诞老人的礼物。”


  我是一个自卑的人,原以为他会嫌弃我的关于生活的絮絮叨叨、对于学业的烦恼、有关同学们的吐槽……但他这样告诉我,激起我心中的圈圈涟漪。


  记得有一次吧,我因为成绩波动,被班主任当堂骂得狗血淋头,一时间没忍住,泪流满面,却只能一节课手颤抖地记着笔记。


  下课了,很多同学过来安慰我,他反而没有给予我什么安慰,照旧做着自己的事,我心里倒也没有什么不满。直到第二天收到了他的信。


  “阳光穿过窗子,被你的眼泪折射,闪闪发光。”


  我觉得这胜过其他朋友们的拥抱抚慰,除了劝解,还有支持。


  “你不会忘了我吧?”


  “就这些信,都够且且记一辈子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