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大结局:城隍庙出巡夜(完)
作者:斜杠青年666
4. 阴差上门
汪家人被吓跑后,奶奶的精神突然好了起来。
她让我把珠子的碎片包起来,放进那个红漆匣子里。“这珠子本来就是城隍庙的,”她摸着匣子边缘的雕花,指腹在“长命百岁”的字样上反复摩挲,“现在碎了,也该物归原主了。”
“您到底欠了陶知隐什么?”我终于忍不住问出这个盘旋在心里三天的问题。
奶奶沉默了很久,久到我以为她不会回答。窗外的锣鼓声已经歇了,只有零星的鞭炮声从城隍庙方向传来,像谁在远处敲打着破锣。她突然叹了口气,从枕头底下摸出张泛黄的照片——是她年轻时和爷爷的合影,照片边角已经卷了毛边,她的辫子上还系着红头绳。
“当年陶知隐被游街,是我报的信。”
这句话像把生锈的锥子,狠狠扎进我耳朵里。
“文革那时候,我在供销社当会计,”奶奶的声音发颤,每一个字都像浸了水的棉花,沉甸甸的,“红卫兵要去抓陶知隐,说他‘装神弄鬼搞封建迷信’。头天晚上,汪老五偷偷塞给我张纸条,让我交给陶知隐,说‘有人要整他,让他快跑’。”
我脑子里“嗡”的一声:“您……您照做了?”
“我那时候才二十出头,哪懂这些弯弯绕绕?”她苦笑,眼泪砸在照片上,晕开一小片水渍,“我想着救人一命总是好的,就趁着天没亮,偷偷把纸条塞进了城隍庙的门缝里。结果第二天……”
她的声音突然卡住,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
“第二天怎么了?”我追问。
“第二天红卫兵就把城隍庙围了,”她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陶知隐根本没跑!他抱着城隍爷的神像坐在供桌上,说要‘与庙宇共存亡’。红卫兵冲进去的时候,我看见汪老五站在人群里笑,手里还拿着我塞给陶知隐的那张纸条——他早就把纸条交给红卫兵了,说这是‘陶知隐畏罪潜逃的证据’!”
我浑身的血瞬间凉透了。
汪老五故意让奶奶传递假消息,既除掉了陶知隐这个眼中钉,又让陶知隐误以为是奶奶出卖了他——这才是奶奶心里那笔“糊涂账"!她不是忘了事,是被愧疚和悔恨困住了,困了整整四十年。
“后来陶知隐被打断了三根肋骨,瞎了左眼,”奶奶的声音轻得像叹息,“我去医院看他,他一句话都不肯跟我说。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他不是恨我告密,是恨我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真相啊。”
那天晚上,奶奶坚持要回家住最后一晚"睡自己家的床,死也瞑目"我们拗不过她,只好跟医院请了假,用三轮车把她拉回了老院
她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手里摩挲着那个红漆匣子,月光洒在她的银发上像撒了把碎银她突然说:"欣欣,帮我把胭脂拿来"
胭脂是去年重阳节我妈买给她的瑰花瓣形状的,打开时还能闻到淡淡的香味奶奶对着镜子往脸上抹,手抖得厉害,胭脂粉蹭到了颧骨上,像两团诡异的红晕
"当年我答应送陶老道一盒胭脂,"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现在总算能还上了"
就在这时,院子里突然刮起一阵阴风晾衣绳上的白衬衫"呼"地飞起来,像只巨大的白鸟扑向月亮路灯滋啦响了两声,灭了
两个黑影站在门口
一高一矮,都穿着皂隶模样的士服,帽子压得很低,遮住半张脸露出来的下颌白得像纸手里拿着铁链,哗啦啦地响
奶奶看见他们,突然站起身子理了理蓝布衫下摆笑道:"该走啦"
"你们是谁?"我抄起墙角晾衣杆,声音抖得像筛糠
高个黑影抬起头,我看见他的脸——没有眼睛,只有两个黑洞洞窟窿
"城隍爷有请"他开口了,声音像生锈的铁片摩擦玻璃
奶奶摸了摸我的头她的手凉得像冰"把胭脂盒交给陶知隐,告诉他账清了"
她跟着两个黑影向巷子口走去,蓝布衫的下摆扫过地面,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走到门口时,她突然回头冲我挥了挥手,像小时候送我校车那样
"欣欣要好好读书"
巷子口的月光突然变得很亮,把她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最后被黑暗一口吞掉
铁链声越来越远,我手里晾衣杆"哐当"掉在地上胭脂盒从怀里滚出来,摔在青石板上,盖子开了你里面静静躺着那半颗碎裂记事珠
###第四章:阎王爷的催债单
#### ###汪家灭门咒.
奶奶走后的第三天汪家出事了
那天早上巷子里突然响起凄厉的哭喊声我跑出去一看只见汪强被两个警察架着胳膊往警车上拖他爸汪老爷子直挺挺躺在门板上,脸上盖着张黄纸
"是陶知隐害死我爸!"汪强像疯了一样挣扎,嗓子喊得破音,"他给我爸吃了颗珠子!珠子有毒!"
我心里咯噔一下——汪家果然去找陶知隐了
后来听邻居说,奶奶走的第二天,汪强就带着人闯进城隍庙,把陶知隐堵在大殿里陶知隐没反抗,只是把那颗碎裂的记事珠递给汪强,说"这珠子能让你爸想起金冠在哪,但是得用命换"
汪强根本不信,抢过珠子就跑回家把珠子塞给汪老爷子
"我爸摸了摸珠子突然坐起来了!"汪强在警车哭嚎,"他说金冠在床底下的砖缝里,还说陶知隐的眼睛是他打瞎的!说完突然就直挺挺倒下了,眼睛瞪得溜圆!"
警察在汪家床底下果然挖出个黑木盒子,里面装着顶锈迹斑斑的金冠冠顶上镶着块红宝石,像只滴着血的眼睛
"这是城隍庙的镇庙之宝!"陶知隐被警察带走时,突然朝人群喊了一声,"当年汪老五砸庙抢走的!现在物归原主了!"
人群里突然炸开了锅
"我说汪家怎么突然发财了!原来是偷了庙里的东西!"
"活该!报应来了!"
"陶老道这是请城隍爷断案呢!"
我攥着奶奶留下的胭脂盒,站在人群后面,看见陶知隐被塞进警车时,突然回头冲我笑了笑他的左眼空洞洞的,阳光从里面穿过去,像个透明的玻璃窟窿
####2. 记事珠的真相
陶知隐被关了三天就放出来了
听说有个老教授拿着古籍去了公安局,说那记事珠是"唐代文物,有安神定惊之效"汪老爷子的死是"突发性心梗,跟珠子没关系"
他出狱那天,我去城隍庙找他
大殿里飘着香烛的味道,陶知隐正跪在城隍爷神像前烧黄纸火光映着他的脸,皱纹像刀刻的一样深
"您早就知道汪老爷子会出事?"我把胭脂盒放在供桌上
他没回头,只是往火盆里又添了张纸:"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可奶奶……"
"你奶奶不欠我什么,"他打断我,声音突然软下来,"是我欠她的"
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时里面露出半块玉佩,上面刻着个"陶"字
"这是我年轻时给她的定情信物,"他的手指轻轻拂过玉佩上的裂痕,"她说等我还了胭脂钱,就把玉佩还给我现在……"
他把玉佩放进胭脂盒,推到我面前:"帮我把这个埋在你奶奶坟前吧"
"记事珠到底是什么?"我终于问出那个最想问的问题
陶知隐沉默了很久,突然笑了:"你知道纪信吗?"
我一愣:"天下都城隍?"
"对,"他点头,"当年刘邦被困荥阳,纪信扮成刘邦模样投降,被项羽活活烧死刘邦称帝后,封他为城隍爷掌管阴阳两界的账目"
他指着供桌上的金冠:"这金冠是纪信的遗物,冠顶上的红宝石就是记事珠的原石能让人想起前尘往事,也能让人看见自己的罪孽"
我突然想起奶奶说的"阴境现前"——原来不是回光返照,是记事珠让她看见了当年的真相
"汪老爷子摸珠子时,看见的是自己打断我肋骨的场景,"陶知隐的声音轻飘飘的,"他不是被吓死的,是被自己的罪孽压死的"
####3. 奶奶的遗言
奶奶下葬那天,陶知隐没来
我把胭脂盒和玉佩埋在她坟前,突然发现坟头长出了株奇怪的草叶子是心形的,掐断时会流出红色的汁液
"这是胭脂草,"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
我回头,看见个穿对襟褂子的小道士"陶道长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是本泛黄的线装书,封面上写着《城隍庙志》翻开第一页,里面夹着张纸条,是奶奶的字迹:
"欣欣,奶奶没痴呆时总做噩梦,梦见陶老道浑身是血地问我为什么骗他后来我想通了,与其活在愧疚里,不如忘了干净记事珠帮我想起了真相,也帮我还清了债你要好好活着,别学奶奶欠账不还"
眼泪砸在纸上,晕开了墨迹
小道士突然说:"陶道长让我转告你,城隍庙里缺个文书,问你愿不愿意来帮忙"
我想起奶奶走前说的"城隍爷管天下的糊涂账",突然笑了
####4. 阴状台上的血手印
三个月后,我成了城隍庙的文书
每天的工作就是帮陶知隐抄写阴状——活人在阳世申冤无门,就来城隍庙烧黄纸写诉状,由城隍爷在夜里断案
陶知隐的身体越来越差,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后殿的竹床上,茶晶眼镜摘了下来,瞎掉的左眼用块黑布蒙着
"汪家的事还没完,"他突然说,"汪强把金冠偷偷藏起来了,没交给文物局"
我心里一惊:"您怎么知道?"
他指了指大殿里的阴状台——那是个三尺高的青石台子,上面刻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
"昨晚汪强来写阴状了,"陶知隐笑,"说要告我害死他爸血手印还在上面呢"
我走到台前,果然看见个模糊的血手印,像只张开的爪子
"城隍爷会怎么判?"
"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他咳嗽了两声,"阳间的债,阴间总得还"
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
梦见奶奶穿着蓝布衫,坐在城隍庙的银杏树下,手里拿着盒胭脂,正往陶知隐脸上抹陶知隐笑得像个孩子,瞎掉的左眼处,居然长出了颗亮晶晶的星星
###第五章:阴状台上的血手印
####1. 汪家的报应
汪强死在腊月初八那天
听说他半夜去挖金冠,结果被倒塌的砖墙压死了,手里还紧紧攥着半块记事珠的碎片
警察来勘察现场时,在他口袋里发现张阴状纸上面写着:"陶知隐害我爸死,我要他偿命"
血手印和阴状台上的一模一样
"这是报应,"陶知隐摸着阴状台上的血手印,"他写阴状时心里全是恨,城隍爷自然要成全他"
那天下午,城隍庙突然来了很多人,都是来还愿的
"我儿子的癌症好了!"
"我老公的赌债突然有人还了!"
"我家丢了三年的猫自己回来了!"
香火越来越旺,烟雾缭绕中,我仿佛看见奶奶站在人群里,对着我笑
####2. 陶知隐的结局
开春那天,陶知隐走了
他躺在后殿的竹床上,脸上盖着本《城隍庙志》,手里攥着奶奶送他的胭脂盒
小道士说,他是在睡梦中走的,脸上带着笑
出殡那天,来了很多穿对襟褂子的老人,都是当年城隍庙的老员工
"陶道长年轻时可俊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抹着眼泪,"为了保护记事珠,被打断了三根肋骨都没哭"
我突然想起奶奶说的"陶老道欠我盒胭脂",原来不是玩笑
####3. 尾声
现在我成了城隍庙的庙祝
每天早上打扫大殿时,都会看见阴状台上有新的血手印,那是活人来告状时不小心蹭上的
有人问我怕不怕
我说不怕
因为我知道,城隍爷会把所有的糊涂账都算清楚
就像奶奶说的,欠了债,总是要还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