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了《摔跤吧,爸爸》后,开始对男主角阿米尔·汗的背景感兴趣。发现阿米尔·汗是印度著名的“明星教育家”,他是印度著名的非政府组织“Teach India”(执教印度)的成员,这个组织和成员致力于让印度包括“贱民”在内的所有阶层的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于是,也对其主演的其他影片都有了兴趣,其中一部大作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片子听名字感觉这无非就是一部搞笑的电影。在豆瓣评分却高达9.1。实际上也是一部有关教育话题的电影,其理念与我们芝麻学社的教育理念异曲同工-发现孩子的独一无二。
本周末,我一口气看完了这部接近三个小时的长片,带给我许多感动和思索。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从一个十年赌约开始,查尔图和兰彻的对赌,兰彻的两个好朋友拉朱和法汉作为见证。由于兰彻失散已久,他们一起去寻找,在途中遇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通过倒叙的方法回忆了他们四人在皇家工程学院学习时的往事。
与其说这部电影的线索是寻找兰彻,毋宁说是寻找生活的真义。从中,理解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教育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电影开头,病毒院长就在新生面前宣称教育就是竞争,如鸠占鹊巢一样毫不留情,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去竞争,才能拥有最美的未来。
在印度,似乎工程师和医生是最受欢迎的职业,对子女抱有极高期望的父母都期望儿子成为工程师,女儿成为医生。成为工程师,就能够获得成功。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务必把把别人挤下去”。病毒校长不断强化这些观念,力图灌输给学生赤裸裸的丛林竞争原则。
皇家理工学院希望以成绩的排名来给社会提供不同等级的社会人,只要学习优秀,不管你到底有没有创造力,总能够得到上帝的宠爱,自己可以幸福的享受来自优秀所得到的一切。
查图尔就是在体制教育下的坚决支持者,他学习认真,满脑子渴望得到优异的成绩,以便在社会上能够出人投地。
在学院中,有查尔图(外号消音器)这样的标杆学生:每一天十八小时的学习,自私谄媚,幸灾乐祸,对别人漠不关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有很多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中的学生。
对于这种竞争,在升学考试中尤其残酷。上海的教育机构经常拿中考分数说事,一分之差,隔了3000多人。但是,孩子真的需要以这种竞争作为学习的目的吗?
教育不是成为世俗的人
影片中病毒校长的小女儿未婚夫,兰彻说“他先读工程学,再读MBA,最后在美国当银行家,你在他眼中就是一张利润表,他不在乎你,他在乎的是你的身份,校长的女儿,医生,这就是他想要的。”
所以,当弄脏了他的衣服,他只会大叫“你毁了我180000的衣服!”。
当手表丢了,他根本不关心女孩的想法,只关心那块昂贵的手表。
一个眼中只有金钱和名牌,但没有情感,没有生活情趣的人,是教育的失败。
教育不是提供问题和标准答案
在课堂上,教授问“机器”的定义,兰彻以自己的理解,举例以简洁的语言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教授一直摇头说不对,最后查尔图回答了这个问题,说了正确的答案;教授很喜悦!
如果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一定要一字不差,只会产生死记硬背的人才,这些硬背的知识以后到底有什么用!
学生学习只为单纯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从来不去想这个问题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
电影中,当兰彻提出了两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给大家限时寻找时,竟然没有人去怀疑这个问题就直接去找答案,大家不会为了即将获得的新知识而感到兴奋,只为了寻找单纯性的答案而去白白浪费精力,从来不会去进行主动性的思考。
兰彻在会讲台上对着包括校长在内的众人说了段让人沉默的话语:“你们都陷入疯狂的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那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如果问题错了,答案有什么意义呢?
在工程大学中,很多实践操作的东西才是社会创造力的源泉,但是教条式的教学,在乎的是理论和完成作业和考试。
在电影里有一个大四学生, 热衷于研究无人机,但是由于得不到技术指导,化了很长时间,也耽误了普通毕业生要做的一些任务,他找病毒校长沟通毕业的时间。希望能够给予支持。但是病毒校长不仅不支持,还打电话给他父亲说他今年无法毕业。
结果这个学生只好扔掉了半成品的无人机,想办法去达到毕业要求。
兰彻捡到这个无人机后,化了几天时间就让它飞起来,满心喜悦地让无人机带着摄像头飞到学长的窗口。却发现学长因为毕业无望而上吊自杀了!
兰彻在葬礼上对校长说:“大家认为他上吊而亡是因为颈部压力大而死,但是他认为实际上是精神压力大而死的,是校长逼的……”
由于教育目的是传授标准的答案,在毕业时候要求的是标准化的流程,老师和学生都无法给予学生研究支持,造成学长感兴趣的研究成果一直难以做出来,在没有成果时,当然更难获得支持,最终走入一个无法按要求毕业的死局。
兰彻也不满学校这种教育模式下的标杆学生的重视,他策划了一个恶作剧。在教育部官员视察学校时候,师生和教育部部长听学生代表致辞,查尔图(外号消音器)把兰彻修改了的演讲稿一字不差的背诵了下来,声情并茂地表演,激怒了校长和教育部官员。
而在这么滑稽的演讲过程中,这位可怜孩子竟然没有怀疑事情本身就是恶作剧,迷信老师说的就是没有错,竟然不动脑子地表演到底。
这样的没有鉴别能力,没有主观判断标准的人,就算博闻强记,未来又能做什么呢?
教育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兰彻是个非常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
电影开始,每个刚刚进校的学生都需要向高年级的老大哥屈服,然而,智慧的兰彻并没有弯下身段,先是想办法离开是非之地,进入到自己的房间。在受到威胁之后,又用自己的智慧,在10秒钟内做了一个导电装置,让学哥对着门口撒尿时候被电击,特别狼狈。
在拉朱父亲突然病重,救护车来不及。在交通不便的状况下,兰彻与皮娅竟然利用电动自行车联手把他父亲送到医院抢救,挽回了生命,幷和拉朱一齐陪在他父亲身边。“考试多的是,而老爸只有一个!”他用自己的智慧、行动和感情解决了难题,帮助了拉朱。
在一个晚上醉酒后,三个人一起去报复了校长后,懦弱的拉朱被病毒校长抓出来,威逼他出卖兰彻,否则就开除拉朱。拉朱无法选择,结果从三楼跳了下去。
在拉朱跳楼后,人事不省,兰彻想尽各种办法来唤醒他,最后终于成功了。
在校长小女儿皮娅得知,病毒校长要单独出题为难拉朱的时候,她偷了钥匙,让兰彻和法汉去办公室偷试卷帮助拉朱通过校长出的刁难考试,结果阴差阳错,被校长发现,并在宿舍里面人赃俱获抓住了,三人都被开除。这个属于解决问题的失败。
最后在风雨交加,他们离开学校时候,碰到的病毒校长的大女儿要生产,然后交通瘫痪了。只能在皮娅的远程指导下接生,在接生一半时,处于难产的状态,却突然停电了。兰彻发动大家一起来,利用车上的蓄电池,接入到他制作的变流器,接入到房间的电源。再改造吸尘器为吸力可以调节的吸盘,把孩子吸住,拉出来。终于让孩子平安出生。
兰彻灵活的将工程学现场发挥,而学术权威的病毒校长只能吃惊的干瞪眼。鲜明的比较,再次扇了僵化的竞争体制两耳光。
在好友拉朱被校长逼得跳楼自杀进了医院后,兰彻将好友法汉父母微笑的照片放进了好友的钱夹里,告诉他,如果他想自杀,就想想父母看见他的尸体时,脸上的微笑会变成什么样。
学以致用,这个“用”就是解决问题。我们不仅仅是在日常中用,还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创造性地找到一些材料来解决问题。
我们的学校教出的孩子,是否能在真实环境中快速利用手边的材料解决问题呢?这就是目前教育的问题。
教育是让学生主动思考,不惧权威,批判性思维
做的每件事,都在突破常规的思考,都在打破传统的束缚,他觉得不对那就是不对,只要他说出自己为什么是对的就能够了,哪怕对方是学校的教授也好还是院长也好。
在校长“病毒”对着所有新生侃侃而谈他的荣誉--一支他的校长送给他的“太空笔”,所有学生都带着崇拜的神情认真的听着他的演讲时,兰彻却提出了一个气爆校长的问题“太空中为什么不用铅笔而花那么贵去买那个东西呢…”
他这一问无疑给在场的众人一道电闪雷劈,且成功将校长气走并深深地“记住”了他。
兰彻总是毫不留情地指出病毒院长的错误,还不断地破坏规则。他也对于传统的以分数论等级、以分数定前途的教育提出了不满和抵制,引来了众多教师的斥责和刁难。
在影片中,兰彻和他的伙伴一次次面临着被开除。
在兰彻与查图尔之间,到底谁才是未来社会的赢家?
显然,具有主动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未来会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影片最后,病毒校长把那支太空笔送给兰彻前对他说了段话:“入学那天,你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用铅笔如果笔尖断了,失重的话它就会漂浮在空中,进入眼睛,鼻子,仪器。你错了,你不可能一向都对,你明白吗?这是一个重要的发明(指太空笔),你明白吗?我的院长说,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就把它送给他……去,学习去,考完试就滚……”
校长也用批判性思维讨论兰彻的解决方案。
教育是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之事
兰彻在六年级时就自学完十年级的一切。正因为主动学习,不断地理解知识的真谛,他走进皇家工程学院才有挑战一切世俗教育体制的资本。
“明白我为什么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因为热爱,兰彻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他从不为了成绩和工作而学习,知识于他不是获得金钱权位的手段,知识本身于他就是目的和乐趣。
我们无法在我们不爱的东西上有热情的投入,强行去学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宝贵的一生耗费在我们不爱的事业上,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
同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求知的欲望和态度。
最后,他成为具有四百项发明专利的伟大科学家法撒克·旺度(兰彻的真正的名字)。
许多孩子学习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达到家长们预先设定的目标。
当学非所爱、爱非所学时,法汉在平庸和苦痛中挣扎。法汉不喜欢工程师这样的角色,痴迷于成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然而,固执的父亲却不愿意,因为担心孩子的未来没有好的生活。
如果按照皇家工程学院的成绩来划分,法汉属于排名倒数的学渣。但是,在摄影方面,法汉却是一个有天赋和发展潜力的摄影师。最终,兰彻帮他寄出了放在书包里面三年的信件,得到了回信和工作,在兰彻的鼓励下,法汉选择放弃稳定的工程师之路,而去了海外成为荷兰著名动物摄影师安德烈·伊斯特凡的助理,后来也成了著名的动物摄影师。
发现每个人的独一无二,鼓励其发挥长板,才是教育的本质。
钱钟书考上清华时候,数学考了15分,英语满分,最后去了牛津大学留学,做出很大成就。朱自清考上北京大学时候数学只考了0分,被破格录取,后成为文学大师。
影片最后,病毒院长了解了自己儿子死去的真相,他让儿子当工程师,但是三次高考都没考上,儿子想当作家诗人,最后不堪压力自杀了。
于是,在小外孙降临之时,病毒院长不再要求其成为工程师,只要其喜欢,就算做一名足球队员都可以。
教育是让学生获得自我认知,有勇气
拉朱有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瘫痪在场,母亲唠叨不断,姐姐因为家庭问题没办法嫁人,这一切都期待他成为工程师来改变家庭贫穷的命运。这给其带来了压力,因为压力很大,整日里烧香拜神,搞得自己只要遇到考试就没办法冷静下来。结果总是靠倒数,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成日里患得患失,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不知道到底该如何才能够闯出一个理想的道路来。
如果不是兰彻的帮助,拉朱迟早会崩溃。
拉朱之所以要跳楼自杀,不为别的,他不可能在家庭的期待与朋友的情谊之间做出抉择,只能选择结束生命妄图拯救思想带来的痛苦。
生命可能消失让拉朱得到解脱,但人间的真情又让这位可怜的孩子有了生命的进一步思考。活着比什么都来得珍贵,可以说,是兰彻、皮娅和法汉用行动唤醒了拉朱求生的欲望。
拉朱不再恐惧,从楼上跳下之后,他不再因为害怕失去而战战兢兢。在面试现场,这位坦诚的小伙子没有因为渴望一份工作而忘记自己需要坚守做人的底线。拉朱没有接受兰彻偷窃来的院长为难自己的试卷,却用真诚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兰彻的激励下,法汉也有了勇气跟父亲沟通,这位未来的摄影师终于用真诚打动了固执的父亲。父亲立刻决定把新买的电脑退掉,去买一套摄影器材。
教育让一个人善于激励自己和他人
兰乔有一句口头禅:All is well(一切顺利)。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用心向上的心态去应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
好友拉朱因各种害怕没办法专心投入学习时,兰彻对他拍拍胸口说“一切都好”,当时拉朱就提出了质疑,“说这句话就能解决问题吗”在我们以为兰彻会不知如何回答或者至少要犹豫几秒时,他却立即很认真虔诚的回了句:“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让你有勇气去应对困难,解决问题。”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
兰彻不仅仅自己成绩出色,还展现了一系列非传统教育下所培养出的令人折服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他提倡兴趣学习,他挑战传统教育,挑战权威,整个影片中他教育了同学,教育了老师,教育了校长。他帮助大家理解到了教育的精髓,改变了他们教育的观念。
他用知识拯救了人的生命,使别人建立了人格,让别人找到了梦想,同时成就了自己。
病毒院长在三个小伙子的帮助下终于明白了教育除了需要学习知识之外,更需要人间的温情。为啥自己的儿子会选择自杀,可爱的女儿会帮助兰彻偷窃试卷,只有真正懂得教育的伟大在于人心的温情,这比金子都来得可贵。
可以说,兰彻和他的伙伴用行动感动了院长,也让自己终于明白,真正能够成为皇家科学院传人的恰恰是这个看上去大逆不道的学生。
结尾的那一幕,兰切在穷乡僻壤起学校开了一个小学校,教小孩工程学。正在改变下一代的命运……
学习不是生死竞赛,也不是跟其他人仅仅在成绩上做比较,而是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成功自然会来。
芝麻学社创始人雨豪和世欣都相信,未来的智能化世界,人最宝贵的就是独一无二的特质。于是成立了芝麻学社,帮家长发现孩子的独一无二,给孩子个性化的成长指导和最合适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快乐成长、高效学习。
面对中国家长们普遍的焦虑情绪,芝麻学社洞悉中国3-14岁孩子教育的迫切需要,开发了学习力提升夏令营,首先让孩子在各种体验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并让孩子们通过七天的集训,在类似游戏的课程中学会与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的六大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设计能力)。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高效率学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芝麻学社”,加入芝麻学社会员,让你的孩子得到最合适的成长建议,绽放天赋,快乐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