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让用户付出最小的成本满足需求,成本即时间成本、情感成本。

用户成本直接体现在用户体验三要素:别让我等、别让我想、别让我烦。

上面说的是产品心法,招式方面我这里用例子来说明,其中也涉及需求挖掘。

1、别让我想、别让我烦

在手机上看到一张很好的图片或一段文字,想在电脑上使用,你会怎么办?

用户需求:在手机相册的图片或手机上的文本想在电脑上使用。

常见的解决方式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下面对比下联想电脑和Macbook分别是怎样解决的。

使用联想电脑时是这样解决的:

1)先在电脑上登录微信

2)在手机上将文字复制或选择图片

3)通过手机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发送文字或选择图片并发送

4)在电脑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里面,复制文字或下载图片使用

Macbook是如何解决的呢?

Macbook和iPhone登录同一个 iCloud账户,并且开启两台设备WiFi 。

针对文字操作:

1)在iPhone上复制文字

2)在Macbook上粘贴(command + V)

针对图片操作:

1)在iPhone上选择图片,点击左下角的分享按钮,然后选择拷贝

2)在Mac上打开预览,然后点击“文件”-“从剪贴板新建”,这时候你会看到一个照片正在从iPhone复制到Mac的进度条,复制完成之后,即可使用。

iPhone和Macbook信息交互

用户成本分析:

用户操作成本

Macbook通过技术升级主动为用户解决痛点,将Mac和iOS的无缝衔接提升了一个档次,通用的剪贴板功能允许用户在Mac和iOS设备之间复制和粘贴内容,比如图片和文字等等,用户使用苹果提供的功能解决痛点,操作很快、使用流畅 。

2、别让我烦

在PC端登录微信时,为什么手机端微信默认静音?什么时候不需要静音?

思考PC端登录微信的使用场景,为什么要在PC端登录微信?

是为了方便,可以在PC端快速切换聊天、打字、发图、忙里偷闲聊聊天。

基于这个场景下,需要手机微信静音的时长远大于保持原提醒状态。如果手机端微信继续保持原提醒状态,虽然并不影响PC端使用微信的便捷,但是会很烦,尤其是你在忙里偷闲的时候。这样的场景设计体现了用户体验三要素中的“别让我想”,微信替你想好了。

那么,什么时候手机端微信不需要静音,需要原提醒状态呢?

当我离开电脑的时候我需要原提醒状态,比如中午我去吃午饭,我曾经遇到一次尴尬就是,领导在微信上面@我,因为PC微信未退出,所以手机微信成静音状态,隔了好久才看手机,结果让我担惊受怕一下午。

这个场景下,我的痛点是PC端登录了微信,手机端微信就静音了,我并不是所有时候都希望这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种解决方式:PC端微信退出

用户成本:下午我再上班时,我得重新登录,稍微有点麻烦。

1)电脑点击登录

2)手机端打开微信,点击发现,点击扫一扫

3)微信扫电脑端二维码

4)手机端点击确认登录

第二种解决方式:微信基于不同场景,提供用户选择是否静音的功能

用户成本:当离开电脑时,我取消静音即可,操作便捷。

1)点击顶部通知

2)关闭静音

微信考虑了在什么场景下需要登录PC端微信以及该场景下用户需要什么,也考虑了在PC端登录微信后什么场景下不需要默认静音。这样的场景设计也属于用户体验三要素中的“别让我想”,微信替你想到了这样的场景,并提供给你解决方式 。


PC端登录微信后手机微信


手机端微信静音设置

延伸探讨,还是微信PC端登录后和手机端交互的例子,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关闭静音和开启原提醒时,页面有所变化。

手机端微信默认静音


开启原提醒状态


微信静音设置UI样式

回顾下用户体验的定义:让用户付出最小的成本满足需求,成本即时间成本、情感成本。

这里,不仅便捷的满足了用户基于不同场景下对手机静音的诉求(降低时间成本),而且通过样式UI的变化让用户用的爽(情感成本)。

这里面体现了张小龙的产品设计法则:极简。

1)不用人教你也会用:如果产品需要弹出Tip来告诉别人该怎么做,那你就失败了。

2)把复杂功能简单化:很多功能都是隐身的,你只有去用它时它才存在 。比如,你如果不扫二维码去定位一个公众号,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公众号是什么。

3、别让我等

别让我等,从字面上就能理解这个用户体验要素,就不多说了。

曾有研究表明:用户最满意的打开网页时间是2-5秒,如果等待超过10秒,99%的用户会关闭这个网页。Google网站访问速度每慢400ms就导致用户搜索请求下降0.59%;Amazon网站延迟每增加100ms将导致收入下降1% 。

除了优化请求接口、降低接口耗时之外,响应式设计是间接“别让我等”的体现,针对用户的每一个操作,及时给予响应反馈。响应社设计间接影响用户对于时间概念的预判,用户的每一个操作,都要及时给予响应,最常见的是页面Toast提示:


Toast提示

其次是用户操作后无可避免的接口耗时较长,使用有创意的进度条的形式来反馈给用户,不仅达到“别让我等”,同时情感化设计也会使用户产生愉悦感。

虽然用户体验的定义只有一句话,但是如何才能让用户成本降至最低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琢磨。

以上,是我对用户体验含义的理解,如有理解错误之处,还请指正,一起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5,049评论 25 709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凫水阅读 12,937评论 4 26
  • 点击查看原文 Web SDK 开发手册 SDK 概述 网易云信 SDK 为 Web 应用提供一个完善的 IM 系统...
    layjoy阅读 14,734评论 0 15
  • 大家好,这是第一周的产品体验报告,本次对象是微信。选它的理由很简单:我每天点开它的频率不下20次,在“我最常用ap...
    Grocery阅读 4,905评论 1 12
  • 我对自己的懒惰深恶痛绝,我深知那是不好的,可还是会像病一样发作,我想方设法为自己寻觅一剂药方! 试了又试,时而好时...
    楚辞尚在阅读 3,60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