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杜甫传》以前,我压根儿没想到杜甫会和我生活的这片热土有着缕缕联系;从前很多次坐车经过杜甫江阁,我也从未往深里想,以为这只不过是旅游开发用来吸引眼球的花招罢了。读完《杜甫传》,看过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后,我不禁为自己之前的孤陋寡闻羞愧不已,一股强大的力量驱使着我走进杜甫江阁。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我几经转车,再加上路遇堵车,等我赶到时,天已擦黑了。只好在江阁四周转悠转悠。
矗立在我眼前的杜甫江阁,是个四五层高的亭子;木质结构,棕色的外表古色古香,平增几分历史的厚重感。亭子傍江而建,日日夜夜守望者涛涛湘江水,站在栏杆边可以将湘江、橘子洲、岳麓山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且不用说它的历史背景,其实仅仅这个亭子,就足以成为人们看花赏月、品酒喝茶的好去处。眼前装修一新的江阁,我想,肯定不是唐朝年间那个江阁,晚年贫困潦倒、疾病缠身的杜甫是没那么幸运来享受这样豪华住处的;当下的这一切,都是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他而修缮的。
最吸引我的是江边那一排排蓝色的小船,捞沙的、捕鱼的······一片繁忙的好景致。小船悠悠飘动,我的思绪也随着它蹁跹飞舞。
一千二百多年前,在官场连连失意、饱尝人间辛酸的杜甫,离开成都草堂,离开夔州、荆州,顺着长江而下,来投靠在长沙当官的亲戚,不料亲戚在他到来之前已经死去。杜甫处处碰壁,船成了他赖以生存的家,他和他的妻子、儿子,整天在湘江上漂泊。他老年看花,模糊不清,好像在雾里观看一般,但是他看湘江人民的痛苦,却看得和从前一样清晰,“渔夫天寒网罟冻,莫傜射雁鸣桑弓。”“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无情的现实摧残着诗人的心,也摧残着他的身体。他残弱多病,无依无靠的他在鱼市上摆设药摊,出卖以前囤的药物来维持生活。所幸,小小的船篷里还是有金石的声音,苏涣的到来,让杜甫白发生黑丝;与一代音乐家李龟年在长沙的重逢,让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样的千年绝唱还时时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一个四月的夜里,潭州城-------古长沙火光冲天,他带着家人漂泊,居无定所,衡阳、长沙、湘江·······四处流浪,就像诗中说的那样,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最终,年迈的杜甫因为疾病缠身,身心疲惫,在飘往岳阳的途中与世长辞了,一代伟大的诗人就这样在三湘大地上离我们而去·······
满腹才情的杜甫,生不逢时。此时,江阁的对岸华灯初放,到处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古老的长沙焕发出勃勃生机,而这些三湘大地上古老的故事,也留给我们今人无限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