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开始。
“所有信息(包括文字)都是人创造的,也方便人辨认的。按先天老天创造人时,本性是无善恶之分的,你象刚出生的婴儿,心性都是一样的,只是后来的环境与引导教给人辨识,让人在生活言行中止于至善,辨识长大后,人性也有阴弱的一面,你学会了辨识你就知道修正自己,最终目的是完善自己,回归本性。”
“既然回归本性,也就是没有善恶之别?”
“是的,一个人真正回归本性, Ta是海纳百川的。本来善恶也是相互存在的,没有恶怎么彰显善?”
“一个人行善行恶是一念之间,是自己的心决定行动。心想的坏的就会做出坏的行为。”
“以前小偷很多,难道小偷是一念之间?”
“刚开始发端时就是一瞬间,只是后来走上邪路。所以人要学会明辨是非,不管别人怎样,做好自己就行了,每个人做好了自己,不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风气。”
“你相信好人有好报吗?”
“哈,早上他们还讨论说好人老实人总是吃亏,那些走歪门的,不活得好好的。”
“做好人不一定是有好报,这世界不一定是公平的,有的人一辈子走正道,但也有日子贫穷;有的人脑瓜机灵歪门邪道,他的日子过得荣华富贵,所以这个表面上的是看不出来的。但做好人心是安的。这也是人与动物最基本的区别,人有良心。管他好不好报,自己心安就行了。你以为那些良心坏的人,他真的睡得着,吃得下吗?我相信某一刻他们良心发现不一定好过。我们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讲上半夜想别人,下半夜想自已,将心比心,你无论做什么,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无论做什么,老天有一双眼在天上看着你,好与不好不是一下子呈现的。我现在觉得我老妈大字不识,但很有智慧,吃了亏自己经常宽慰自己,哎呀,吃一点亏穷不了,他占一点便宜也富不到哪里去。这些话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当时不觉得现在发现都是民间的智慧。”
“人,是一个很复杂,多面体的情感动物。有的人一向是好人,善良,忠厚,老实,但如果一直被人欺,委屈,其实人性一面如果你是如此会如何?所以不要为难别人。”
“我不可能一直让别人的,大不了,远离这种人,也不去说别人。因为我相信每个人之所以成为他自己一定有他自己的因,也一定有他自己的果。没必要别人做事不合道让自己难受,不在同一认知上少来往,除了自己的亲人家人,谁和你会长期相处,没有,你的生活与他人无关,他人的生活也与你无关。”
“fo不是说要包容所有人吗?”
“是包容呀,不是去改变他人呀。”
“性本善本恶根本不是讨论的话题,万事都是发心如何,有的人好心办坏事,所以看一个人做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是以结论来定论,一个从出发点(初衷初心),一个从行为结果来论,所以性本善是孟子从初心论的(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从出发点引导人向善,主张仁义礼智信;而性本恶是荀子从人都有逐利私欲嫉妒耳目欲望来讲的,所以主张用法律来治理。一个共同体,既要有引导人向良善的也要用法律惩治邪恶的。)
我个人觉得大的环境是需要榜样示范,如一个学校或家庭校风家风和xiao长和家长有关引导,而个人来说是人人从婴儿(无知,实际是无分别之心,却是有智慧的)到成年(学会辨识,决断,行在正道)到老年(复归于婴儿,即回归本真)。人生就是如此从山脚到山顶再到看山还是山的过程,一段走走停停的旅程。
读书,象辩论赛一样。读书,不能只看结论,要看当时的语境,逻辑推理,还要自己去反思,仅仅只是辨明而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