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碎片,在喧嚣与纷繁中如何支配自己的一切、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是当代人普遍的生存焦虑。日本时间设计师荒河菜美的书籍《整理是一切的开始》,通过多年贴切的经验观察和实证分析,恰给出了治愈这种通病的药方。
《整理是一切的开始》性质上是一本简短的商务技巧类小书,但是它含有极其深刻的践行意义;实用的背后更潜藏着现代人对于生活的极简理念和行动创新。
书中荒河菜美讲解了,把整理实践于时间和空间的案例与技能,实用技巧虽各有所指然背后的指导思想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荒河菜美主张人应该拒绝一切损害健康、妨碍进步、浪费精力的东西和作为;面对复杂,她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归置一切,比如把日常的文件和人际分类并标注,若一时无法判定是舍是留,就让时间来检验一下。定期清理无用的东西,时刻让环境惬意才是根本。
同时作者擅于利用人性和大脑工作机制安排事宜,如为了考试要把复习资料和课桌放在易于接触、明显的位置;化繁杂为便易,人的活动范围变得明晰、内心有了动线和边界,目标越具体效果就越明显。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社会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解放,同时也带来无尽的困扰:人类拥有更多、活动范围更广、可是焦虑也更普遍。人终归是时间的单位,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作为自己的主人,能把时间掌控在自己手中,同时不为物役、不为情困、不为世俗所羁绊,在凭借与心境之间可进可出、游刃有余者才是赢家。
反观大和民族,他们对待与生活有关的计量似乎总有一种天然的敏锐感,追求以简洁的技艺形式抵达内面精神的深邃境地,加之平易枯澹的性情和重视灵魂生活的温静民族性格,使得日本成为一个在精细中逐步追求卓越的国度。
日本著名思想家冈田武彦先生认为日本文化的根本是“简”“素”、哲学机理是“崇物”,我想正是因为相信万物有魂才懂得不沉迷于浮华而在客观中获得宁静和意义,所以本着这样的信念即便琐碎的日常日本人也抱有认真耕耘的态度。
而《整理是一切的开始》,它的精微实践理念恰折射出日本这般民族精神内涵的高度。
整理,看似简单异行,它的确切实质要义是什么呢?
整理即整顿、整合、有秩序、有规矩,是把纷扰化繁为简、让嘈杂条理清明、让行动有章可循。
整理是对自己的生活时空进行美化,是一种感性素质、是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感性素质低,她就会忽略甚至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一般不会享受生活。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的一生,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的生活条件还要有体验幸福的心性。
荒河菜美告诉我们精简生活方式的背后是精致的生存理念,便易的行为才会使时空带给人合意的舒适感。这种简洁的生活方式和质朴的生活态度,使我想起苏格拉底的观念。苏格拉底认为复杂的音乐产生放纵、复杂的食品产生疾病、质朴的音乐和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质朴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
而人——作为万物之灵、沧海之一粟的生命,行动在宇宙时空之中,怀有朴素、谦卑与慈悲之心,则终会走向通达的灵魂境地。张爱玲晚年,深居简出、守一隅陋室静心写作,朋友不解,她却道身外之物还是放弃的不彻底,如此不凝滞于物折射出其灵魂的深沉安静。
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行为,是一个人自律的体现也折射出一个人当下的生活信念。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之中。自己的生活杂乱无序恰说明这个人思绪兵荒马乱,生活各方面自然也是糟糕的;我们都是凡尘的修行者,自己主宰的生活环境是人生第一道修炼场。
《整理是一切的开始》也可以理解为自我管理的一本书,目的是让自己的时空服务于个人而非使人成为外在的附庸。整理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态度,但要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内心的整理也必不可少。心灵就像一间房屋,需要经常清扫和管理。现代人面对高负荷的工作压力、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内心总会存留潜在灰尘,若不及时清扫、情绪必会有雪崩的一天。
整理自己的心绪、思维、观念,也同样可以借鉴荒河菜美提出的一系列法则,把精简的思维嫁接到自己的心灵整理上。比如,留白的原则,让自己独处、避开纷扰进而恢复内心的能量;比如分类的观念和可视化的标注,把自己的思维各自打包、把负面情绪过滤。
学会了整理自我,把概念再度延伸,嫁接到整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整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之中,相信整理的概念会给践行人带来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整理,让一个人活得有秩序、有规矩、有活力、有魅力;即便芳华不再依然可以愉悦自己,打动他人。
整理好了自己,才能整理好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整理是一切的开始。
(韩老白包年用户: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