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小白:
今天还不明情况,就闯入了你的镜头,实是鲁莽。不知道你今天怎么了?只知道,那时候情绪一定是很不好的。然后,也没能堵住耳朵,隐约听见了考研,压力一类的字词,我也不多问啦。这次算我以己度人啦,我还是想和你说说:Just follow your heart。选择一种能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就行了。在父母面前我们总是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有些时候如果他们不理解,你大可以先斩后奏,直接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好了。
另一方面的,我想说的是关于“快乐”的问题。我以前是个精神内耗挺严重的人,别人不经意的话,也许我要在心里想很久,我还喜欢反复的揣摩咀嚼自己的情绪,而且那时我又看了红楼梦,读到黛玉葬花,读到她的敏感忧郁,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我觉得自己有了伙伴儿,可以组成一个emo小组了。于是我暗暗的默许了自己的情绪,并且把它美化与浪漫化,我安慰自己寂寞是美学的必要,痛苦是艺术的养料,但事实上,自己并不快乐。
我以前不看抖音,不看网络小说,只读名著,喜欢独自听歌写字。后来我发现,那些我以为优秀到我遥不可及的人,他们都有很多庸俗的癖好。很多高级知识分子,教授学者,文人墨客,他们爱抽烟喝酒、看过黄色小说,爱吃垃圾食品,也喜欢搓麻将穿大裤衩凉拖鞋…
我好像明白,其实人是需要一些低级趣味的,需要一些细小而具体、容易得到的快乐,瞬间的快感,即时的快乐。这些快乐能够把自己从深沉、内倾的趋势里面拉出来,当然我们也需要高级的快乐、延时的快感。这之间需要我们自己按照自己的状况去平衡。这些低级趣味,也需会阻碍你成为一个敏感细腻的诗人、文人,但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我自己就是如是,到今天,我发现,真的和那些清修的高人不同,怪不得许多厉害的人也会说自己是俗人,因为离不开世俗的乐趣,完全离开了便会痛苦,但他们依然优秀、厉害,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完全沉溺于低级乐趣,他们也追求高级快乐,在生活中他们享受双重快感,所以有的人他越优秀越快乐。
后来我在快要掉进情绪漩涡的时候,看一点搞笑视频,看点可爱的小猫咪,看看别人甜甜的恋爱,发出几声怪叫、痴笑,情绪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没有emo的像一潭死水。我看过一段话,说抑郁的对立面不是快乐,是活力。失去活力,人才会抑郁。怎样保持活力,有时候的确需要借助一些外力。情绪好了,我又会去学习啊,看看别的书啊,背背东西啊,效果还是挺好的。
每天心里面也是有所寄托的,一些网络小说情节不复杂,浅显之余也并不肤浅(让我写,我就写不出来),一段时间读一本呢。自己的思想情绪总是有寄托的,情有所寄,就不会反复咀嚼自己的情绪,从情绪本身跳出来。还有一些电视剧呵,少感情的古装剧之类的,也会让人去关注情绪之外的事情。也许当跳出来以后,再去看之前的自己,就会一种“旁观者清”的旷达感,所谓格局打开了,更容易掌控自己的情绪了
走路、洗澡、吹头发这种时候,我心里总能想到一些CP,一些情节,或念念不忘一些歌词,几个句子,而不会胡乱发呆乱想,我感觉生活轻松多了。平时也心宽多了,因为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到一些很轻松快乐的事情上面去,很容易把让人不开心的事情粗线条化。
从这次分手,我并没有像以前那么痛苦,也许是我在情感上进步的一个表现吧。
我分享了一些我的事情,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以己度你啦,哈哈。怕你掉进自己的情绪里面,你自己按需选择吧,你觉得对自己有用的呢就看看,没用的话就当我在胡言乱语吧。睡啦,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