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遇到了一个重回高校教书的机会,全面衡量了一下,还是谢绝了。
人对不确定性的承受度大概是锻炼出来的,有了第一次从高校辞职的经历,有了在国外找兼职的碰壁和迂回、回国后找工作的期待、犹豫、迷茫,有了从老师到销售的尝试,再有了第二次辞职之后自己承担工作室的各项开销,盘算风险性和芝麻大点儿的机会,一路上的收获除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之外就剩下这一点了:
我接受并愿意承担生活的不确定性。
一个多月前在另一所高校教书的同学说:“你离开学校太久,现在学校和几年前已经完全不同。” 语气中有些无奈。
我的确不大了解现在学校的制度变化,但似乎学校依然是不少女生想要去并不大可能辞职的地方,不管她热不热爱教书育人、喜不喜欢做科学研究。
如果说“稳定+寒暑假期”在过去是女生嫁人的优势--方便照顾家庭,现在好像成了开展第二职业的优势:一边拿着稳定工资,一边挣着额外的收入,甚至多半精力可以放在经营副业上。好吧,第二个优势在过去也是存在的哈。
我想想,两种优势我好像都做不到。套用工作室的伙伴之之老师教我说的一句话:我已经不是过去的我。再一想,有些方面自己是变了,有些方面又没变。
过去的我的确是想着过相夫教子的生活,现阶段的我却不可能为了家庭而放弃工作方面的小小追求。虽然大学同学里在高校任职的很多都是认真负责的老师或带头人,但也有不少高校的老师追求的是安逸、是职称、是职位和所有这些带给自己的利益。对我来说,如果一个职位或职称没有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益处,没有让自己在专业上不断提高档位,那这个职位上的人是不合格的,这个职称也是虚的。我一直想要的是让学生有所收获,同时自己能有持续性的进步,就像老家的长城汽车总部门口的标语:每天进步一点点。所以,我希望自己所处的环境是真正的积极向上、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而不是为了职称和职位要做多少背后的灰色功夫。现在虽然我不属于任何单位,但自己所属的社交环境是积极向上的,所以在工作上也是真的开心。
过去的我在学校教书时,没有任何兼职,因为自己在周末、在假期也都是忙的,备课、陪外教了解这座城市、组织第二课堂、辅导学生比赛。虽然自己教书五年没有多大成绩,噢,好像有个什么贡献奖,但也没在备课、教学上偷懒,没有把备课当作一劳永逸的事,根据学生兴趣、水平、新闻、热点进行授课内容调整也是常有的,虽然当时这样做的一半原因是自己的私心:不想自己在稳定的环境下越教书越倒退。现在的我如果再回到学校,若要保证学校及工作室两边的工作质量,除非没有其他任何“杂事”。若要占个稳定的名额却只是混混日子,我的确做不到。
有些人觉得到了一定年龄就混混算了,有些人觉得正是因为到了一定年龄,才不愿意混完极其有限的人生,不管男生还是女生。
嫁人不是目标,已婚也不是尘埃落定,三四十岁也不是需要和生活全面妥协的年龄,就像学生Sherry今天告诉我,她妈妈刚退休了但已经找好下一份工作,这样一直在真正生活的人生才更充实吧。没有跳出过稳定工作和生活的人很难理解“不确定性”的意义,可是我相信很多过着不确定性生活、并能看到自己收获的人会懂这些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