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文】上官婉儿@太平公主

人们说往事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说清道明的,谁也不会想到,后来人口中传颂的“巾帼宰相”在写她一生中最后一纸诏书之前。整夜都只修一封长信,这封信,才是她一生的自白和最终的归处。

至于那卷青史之中讲什么功过是非,记什么富贵权势,她上官婉儿,早就不在乎了。许多牵绊一早就埋下了伏笔,那转瞬即逝的红妆时代、盛世之音,在大唐王朝浩浩汤汤的合奏之中,显得那么寂寥,婉儿走了,这一曲的终章,也响起了。



麟德元年,宰相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上呈高宗皇帝,武后杀伐果断,上官仪与儿子上官庭芝一同被斩,同年庭芝之女与其妻郑氏入内庭为奴。婉儿原是相府千金,却一出生就卷入了家破人亡的命运之中。就在上官家遭此大祸的第二年,高宗与武后的女儿出生了,是为太平公主,极受高宗与武后宠爱。

郑氏在深宫中唯一的寄托就是女儿,从小勤恳教她读书习字,教她吟诗作文,上官家的女儿无疑聪慧,婉儿年方十三便明达吏事,名动后宫。

仪凤二年,婉儿刚满十四,武后召见,当场出题考较。多年以后,太平想起初见的一面,她那时便知道,上官婉儿这样的人,出落得精致无双,眉宇间又有少年英气,断不可能一生为奴,终老于掖庭。不过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豆蔻少女,听她与母上言谈间,竟是掩藏不住的才华横溢,不疾不徐地应题而作,那样的从容自信,叫帷幕后的太平一时移不开眼睛。

婉儿退下殿前,却被公主拦在阶上,公主小她一岁而已,这个时候却显得极幼稚,明目张胆地挡在她身前,她忙屈膝敛目,恭恭敬敬地唤一声:“公主殿下。”太平恍若未闻,只是弯腰侧身去看她的脸,又忽而凑近,在婉儿耳畔说道:“姐姐生得实在好看,太平冒昧了。”婉儿不动声色:“谢殿下抬爱。”太平虽然贵为公主,毕竟年幼,虽比起方才在殿前与武后说话,要放松许多,婉儿却也不敢多言。浑身都透着恭敬疏离。太平撇嘴,侧身让她走,婉儿再行一礼,便下阶去了。

婉儿回到郑氏住处,母亲忙上前询问,觐见皇后见面如何,婉儿无心应答,只说做了文章。郑氏诧异,当年上官仪与武后针锋相对,今日却不为难婉儿,幸好婉儿是个姑娘家,只是郑氏这时看着婉儿那个样子,仍然是上官家的骨气奇高,这样的个性又不知往后会不会招致祸端。

皇后诏书来得突然,郑氏惶恐,婉儿茫然,她并未见过高宗一面,诏书却册封她为才人,婉儿虚岁仅十四,自幼眼里只有诗书经典,对于后宫之事尚且懵懂,诏书命她即刻去往上阳宫。一路上婉儿并不考虑这受命于她如何,而是满脑子前几日与公主对峙于阶前,公主天真,与武后的凛人盛气完全不同,那双眼睛,婉儿已经记在心里。

行至殿前,有人进殿通报,婉儿等候在殿门,心中却突然怅然:“前几日殿下凑上来叫我姐姐,我从没被人叫过姐姐,这下被册封了什么才人,恐怕殿下往后不会再正眼瞧我了。”这样想着,殿内武后唤她进去,她便敛声屏气走进了。

不曾想公主就立在皇后身侧,婉儿顿时窘迫,前几日庭上对题作文,婉儿亦不曾紧张,这时却忘了行礼,遥遥瞥见公主对她笑了,婉儿方才回神,先对皇后行礼,再致意公主。武后方落落开口:“婉儿,你不必拘谨 ,册封你为才人,是本宫的意思,本宫欣赏你的才气,叫你来是进宫制诰,皇上龙体常常抱恙,本宫要为皇上分忧,你来,就为本宫分忧。你这孩子长得也机灵,我这公主任性,与你年纪相仿,如今你们常处我这上阳宫,你就教她多读诗文。”

婉儿谢过。心中不由得猜想此刻公主的神态,可公主就在眼前,她却不敢抬头看她。既是女官,想必不用去做皇上的女人了,公主她,还会不会愿意叫我姐姐呢?


从此婉儿每日留在在上阳宫,常伴武后身侧,太平公主来请安的次数更多,也时常赖着不走,武后不曾说什么,但有些事对小公主来说枯燥得紧,婉儿早就明了,她也曾劝说:“殿下,皇后娘娘政务繁忙,你日日早来也陪着劳心费神,不如晚些再来。”谁料话一出口,私下里总笑着唤她姐姐的公主却嗔怒起来:“上官婉儿!我来上阳宫,不是什么劳心费神的事,再说了,母后费得这神,你也费得,怎么我就不行?”婉儿登时愣住,聪明伶俐惯了,却也有不知所措的时候,谁知这愣神的一晃子,太平又别过脸去,还重重地拂了下袖子,连个正脸也不愿意给她了,婉儿忙说:“殿下莫恼,婉儿错了,公主愿来便来,公主在,婉儿…婉儿自然也喜欢。”

谁承想,这骄纵的公主,反来调笑婉儿:“姐姐,你当真喜欢?”婉儿窘迫,把头低了下去,太平却笑得愈加放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