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超市旁边有家早餐店,里面卖有糁汤、小米粥、包子油饼,肉包子七毛钱一个,我食量小,每次都买三个,男老板收我两块,少要我一毛钱。
有天早晨送完孩子上幼儿园,我又去买包子,还是照例三个包子,我一边扫码,一边喊着:“阿姨(老板的母亲),两块哈!”老板的老婆,老板娘听到了,抬起头说:“两块一,七毛一个。”
“一直都是给两块!”我看了看老板娘说,接着我又说道:“两块吧,两块吧。”
他们就齐声说:“行,两块吧。”
现在想想这些事确实挺有意思的,其实也蛮尴尬的,今天我再去买包子,没有买三个,而是加了一个,买四个咯。就不用在意那“一毛钱”的零头了,都省事了。
人有时就是这样,可能会为了几毛、几块的小零头计较,其实也不是真心想计较,毕竟谁也不差那点零头,只是习惯了“贪图这点小便宜”。而这点小便宜,就是我们在这一日日生活中积攒下来的“心理模式”,因为人总是觉得捞点“小实惠”,就显得店家很近人情,也愿意再来这里消费。我们平时购物消费,就是图个心情好,有时就算东西买贵了,但是因为卖家热情的服务我们也会甘心买单。
吃的东西也一样,食物买来更要吃的开开心心,买的过程顺当了、舒服了,吃的时候也会觉得格得外香。卖家的态度直接影响我们的品尝效果。比如平时我们出去吃饭,店家语气和缓,耐心热情,我们吃的时候就能感觉整个身体都置身在一种温馨又祥和的氛围中,嘴巴还有夹菜的手都会刻意放慢速度,偶尔抬起头看一下店家忙碌的身影,还有周围正在享用的食客,此时深吸一口气,一种满足感从心底油然而生。食物的力量是非常具有疗愈性的,而店家的服务态度更是让这股疗愈的力量更直接更快捷的深入人心。食物的温度不只是火来助力的,人的温情才是最好的燃料。
就像这少收一毛钱的包子,我们看到的肯定不只是节省了一毛钱的开支,而是看到的店家对我们的真诚的态度。其实反过来想想,店家也都很不容易,为了生计,每日起早贪黑的经营一家小餐馆,尤其是今年疫情的冲击,让很多商店的老板被迫关门无法做生意,好不容易迎来了“明媚的春天”,生意总是不如从前。所以,我们只需要彼此多一些体谅,就能化解很多尴尬和误解。
也许,这一毛钱的小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毕竟总是有些人会说:“穷人才会计较,真正有钱的人根本不会入眼这些破烂事。”是呀,我们只是普通人,每天也就想着普通的事,过着普通的生活,有些人天生幸运或者很成功,可以大笔大笔的不眨眼的消费,不过,那终究是别人。而有些人,每天就只能为了这些几毛几块钱的“蝇头小利”或者省一点零头而“斤斤计较。”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挣多少钱就有多少钱的花法。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任何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的权利。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这样不够上进,太安于现状,用现在比较理念化的说法就是“不愿意走出生活的舒适区”。不过,随它去吧,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所有的事情一旦遇上了“批判”,就会失掉很多快乐,少一点比较,多一点“知足常乐”,不失为一种“洒脱的”人生智慧。
不是不想追求好的,而是自己体验后会发现,物质上的得到可能确实会给人带来一时的快感,但是过后却会虚空,原来内心真正长久的快乐和安宁,是需要有精神依托的。如果你不在乎外人的看法和眼光,其它的都是“浮云”。就像我,平时特别喜欢买衣服,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没怎么穿过太多漂亮衣服,后来长大了,有点钱就一通买,甚至也会超前消费,虽然不买名牌但是也很向往,有时买来买去,却发现并没有觉得多开心,只会感到在追逐物质的过程中,整个心很都很疲惫。有时只是为了一时的炫耀,虚荣得到满足之后,还是要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要先会挣钱,再享受花钱”,这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道理,甚至说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但是放到现在,人却很难做到,毕竟受本能的欲望驱使,又有那么多外在的“浮光掠影”般的诱惑,总是抑制不住那股本就难耐的冲动,冲向商家的怀抱。如何做到理性消费,不只是一个正确的“消费观”,也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生活态度。
一个物品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单纯且基础的,比如食物可以饱腹、衣服可以避体,器皿可以盛托,甚至茶杯只是用来喝水,笔就是用来写字......仅此而已。过多的修饰和雕琢只能是“画足添蛇”,虽然说创意和审美可以让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但是“消费主义”的鼓吹却让人心思浮躁,习惯了也被推着向外抓取,渐渐就忘记了向内探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与追求,都想过诗意的人生,美其名曰“拥有诗和远方”,但是真正的“诗和远方”也要建立在基本的生存满足之上的,我们不可能抛家弃子的放下一切牵挂的去远足,或者说大肆的挥霍钱财只为了博取外在的关注。
先安稳,再去谈理想,毕竟“责任”二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它会让你时刻记得你身上的担子,扮演好你人生的角色,就像我此时不只是一位女儿,是一位妻子,更是一位妈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这个榜样不只是指经济上的独立,而是做好精神上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