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练习讲“我的故事”开始,《讲出一个精彩故事》

摘自《讲出一个精彩故事》

我们建构一个故事,首先得出现一个灵感激荡、有强烈感觉的原点。故事的原点是如何发生的?可以说各施各法,大部分专业的讲故事者都搜索枯肠,寻找好故事。

简单来说,好故事就是:

有创意,会令听故事的人心中一亮的故事。

 小说家、电影导演、画家等艺术工作者,有时候非常单纯,可能为了呈现一个画面,或者是某个情节、一个人物,或者一个主题,就由此出发,逐渐完成一个故事,这种由简单的灵感开始的伟大故事,比比皆是。

具有游说性或是教育性的小故事则可能围绕一个信息主题,逐渐丰富各种故事元素。 

故事的起点就好像一颗刚刚萌芽的种子,故事的优劣,在于这颗种子有多强大的力量、生长的土壤是否肥沃、环境气候又能否配合生长。

那就是说,我们内心有多大触动,主题和素材是否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我们讲故事的技巧又是否成熟而有创意。 

谁对这个故事最关心、最熟悉、联想最多?

肯定是自己。

练习讲故事,从自己的故事开始,往往也是最合适、最方便和最有价值的做法。 

事实上,很多有成就的作家、剧作家和音乐家,创作源头都来自自己的经验,甚至几乎所有作品,无不带有自传色彩。

毫无疑问,我们要了解别人、了解人性、了解宇宙运行的法则,最好的参照对象,肯定是自己经历的人事变迁和内心变化。

有什么比自己的悲欢离合更有信服力?

谁没有几件挥之不去的乐事或者憾事? 

练习讲自己的故事,也会带来很多好处。我们平日的思考大多是零碎、重复、没有目标的,也不会刻意去整理。

我们练习说自己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人生经验,从而更了解自己,借此反省和提升自己。

况且,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频繁,我们大多数时间需要表达自己,也需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准备好自己的故事,也就是准备好与世界碰面的条件。 假设我们把“我”变成故事的素材,那又该如何开始讲这个“我的故事”呢?

◎剖析“我”,了解“我”,才能讲出“我”

首先,“我”是什么?

介绍自己有很多方式,也得视不同处境和场合而定,总的来说,是希望别人对你有个好印象。 所以,说一些自己的得意事或者聪明话,是再正常不过的,当然也少不了基本数据介绍,年龄、籍贯、学校、工作、收入、家庭,等等。 

然而,想要把“我”说成故事,要求就得高一点。我们在“故事是什么?”一课中说过: “故事的意义,就是把片段式的事情和人情的变化串联起来,以一种特殊的因果关系呈现。” 叙述故事的过程,你会经过很多思考、选择、设计和想象,最后完成的作品就是创作。

虽然是根据你所知的事实改编,但你根本不可能全然了解事实的整体真相。 所以,平日的自我介绍,肯定不够。 一般人是如何理解一个“我”字呢? 

一、我的背景:出身、家庭、学校、工作,等等。

二、我拥有什么:才能、学识、荣誉、金钱、人际关系,等等。 

三、我经历过什么:考试、恋爱、旅行、投资,等等。 

四、我脑袋里想什么:渴求过什么、有过什么想法、现在有什么目标,等等。 

可以完完整整说出这四大项,已经需要一些整理功夫,可就算你记下所有这些东西,真的就可以掌握一个“我”吗?

好像还不行。

正如我们难以向别人解释完整的“美国”一样,其实我们也没有能力全然讲述一个“我自己”。我们理解自己的能力和理解身边万事万物的方法可能没有两样,毕竟,人类理解周遭世界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在这些零碎、含糊、不确定的认识当中,我们又必须拼凑出事物的因果逻辑,并尽量去理解。 

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应该采取一种具有因果性和象征性的方式,让别人或者自己去理解自己。 我曾经认识一个很逗的“精神导师”,有段时间我们经常碰到,他很喜欢说自己,可是,他说的故事每次都不一样。头一次,他说自己以前是很好的外科医师;第二次,他说自己以前是一家医院的内科主任;第三次,他以前竟然变成了一家医院的院长!

有些人有自欺欺人的习惯,除了想要赢得旁人的尊重之外,就是他对自己的认识非常含糊和不确定。 任何经历都是故事 我们假设现在没有旁人,也暂时没有明确的目的,那就当作只有一个你很想结交的人,你要告诉他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由某个起点出发,练习一下如何去叙述自己。

 修我的课的都是二十来岁的学生,当我在课堂上告诉他们,考试题目是:“讲述一个我的故事,并解释如何运用教授过的讲故事技巧。”部分学生的实时反应是:“我是个平凡的学生,没有什么可以说啊!”

幸好,他们最后都能够把故事说出来,有些也颇为精彩。 

我通常会一步一步引导学生:

 一、这些年来,有没有一个片刻、一句对白、一个人物、一件事情,你每次想起来都深深触动,又或者刻意忘记? 若有,那是什么?可以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吗? 背后是否有一个故事?又是否可以发展成一个故事? 

二、你是否做过一些事、说过一些话,让别人非常喜欢,或者深感痛苦?若有,你和这些人是什么关系? 发生这件事之后,(人物事件)关系有没有产生变化? 大部分人都经历过一些深刻的事情,要是真的说不出来,那至少能说出感觉吧?每个人对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感觉,有些人被人当众用言语侮辱会一笑置之,过几天就忘记了,对另一些人,却是一辈子的耻辱。

对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感觉和反应,这就反映出不同的人格特质。 每个人都处在不停变化当中,深刻的感觉有没有带给我们深刻的变化?

有没有变成人生转折?这些感觉和转折又是否可以套用“六种人格发展原型”去叙述? 假若是有深刻的经历,人生也因此发生转折,那基本上便可以成为故事。

我的有些学生会把亲人、朋友和老师放到自己的故事里,叙述他们的故事如何影响自己,然后变成一个“我的故事”,这样也可以很精彩。

接下来我会举一些例子来讲解,每个例子都经过综合处理和改写,所以也不会泄漏个人隐私,故事的主角也都很勇敢,都曾经在课堂上当众演练和分享。

◎任何经历都是故事

◎第一个故事:因减肥而改变的人生

莉莉是一个从小受宠爱的女孩,性格很乖巧,高兴就大笑,长得胖嘟嘟的,样貌很可爱。幼儿园的时候,她是校内的明星,圣诞节演话剧,扮演圣母玛利亚的就是她。虽然那次她不小心把扮演耶稣的瘦小孩推倒,让所有观众笑得前俯后仰,最后还是给了她最佳演员奖。其他小朋友不但不嫉妒她,反而都最想跟她做朋友,因为她很慷慨,家里给的糖果,她都愿意带到学校跟同学分享。小学二年级那年,全班二十五个人,生日那天,她收到二十四份礼物。 

好景不长,三年级之后,莉莉开始尝到人情冷暖,她成绩只算中等,体重却是班里最重的,老师和同学不再觉得她特别可爱了。她带到学校的糖果,也不像从前那么受欢迎,有时候不对口味,同学还会呛她一句:“才不要吃那么多呢!不要像你这么胖。”她在学校里饱受委屈,常常躲起来哭,幸好,家人还是一如既往地疼爱她。 但她越来越不爱上学了。 

到了六年级,那些发育得早的女同学已经长得亭亭玉立,成为男生的暗恋对象。成绩好的那些,也成为老师宠爱的模范生,在各种朗诵比赛、体育比赛、话剧比赛上大出风头。可莉莉呢?当然轮不到她,大家觉得她是个脾气古怪、成绩不好、不合群的胖妞,偶尔被同学捉弄,轻佻的老师也会拿她来开玩笑。

莉莉每天上课就像受刑,她每天从早上第一节课开始数着什么时候才到最后一节课,她只盼着学期结束,并且告诉自己:“离开这个鬼地方就好了!”于是,她很用功地读书。 努力有了回报,她考上离家不远的一所不错的中学,她满怀希望,以为可以重新开始。

开学那天,她打扮了很久,戴上新的头饰,穿上最爱的紫色袜子,还准备了一些小礼物送给新同学。 结果如何大家大概也猜到了,莉莉把所有小礼物都带回家,扔进垃圾桶里。 莉莉又经历了一年痛苦的日子,终于有一天,她决心减肥。初一的时候,她体重六十四公斤,现在的她,只有四十六公斤,这个莉莉,就是你们眼前的我。

我当年为了减肥,真的不顾一切,每天饿着肚子,从家里带的便当都送给同学吃,有几次差点饿晕了。妈妈急哭了,怕我饿坏身体,嚷着要我转学,但是我知道没有用,只要我还是这么胖,就很少有人会欣赏我的好处。为了安抚妈妈,我用功读书,成绩算是中上,我也瘦下来了。

初三开学的时候,学校所有人看到全新的我都呆住了,说我很有毅力,后来我还收到几个男同学的信,他们想约我出去。我当然高兴,但是心里还是很恐惧,恐惧自己有一天又会变胖。 

所以,直到现在,同学跟我吃饭时还是会觉得我很奇怪,我不吃肥肉,不吃甜点,也吃得特别少,可我毕竟熬过来了,我也很佩服自己的毅力。 

感谢大家听我的故事。 这是个很简单的小故事,来自一位很安静的女孩。 

起初,她只说了两句:“以前减过肥,因为受到伤害。”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有趣的转折,可以发展成一个故事。

接下来,她写出故事大纲:

小时候的我长得胖嘟嘟,大人都觉得我很可爱,我在学校和家里都受到宠爱,没想到大约十岁的时候,大家的价值观改变了,胖嘟嘟的我反而受到歧视。

我一直希望转学,谁知道上了中学,情况更严重,那时我决心减肥,大家都不相信我可以做到,但我就是做到了,我宁愿挨饿也不吃,几个月就减掉了十公斤。

妈妈看见我走路都没有气力,有好几次担心得哭了,最后我成功瘦下来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我曾经拼了命地减肥。

直到现在我吃饭还是很小心,每餐只吃半饱,肥的甜的都不吃。 首先我告诉她,要多讲故事,少一些概念。 “大家的价值观改变了,胖嘟嘟的我反而受到歧视”是故事的核心转折,也是主角心态转变的原因,所以必须用具体事件取代这两句话,添加一些细节就更具说服力。

大部分人都摆脱不了以貌取人这个陋习,一开始用第三人称观点去叙述,听众有距离感,不会觉得被指控,才会容易投入故事,自己讲故事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控制情绪。

莉莉也可以用“六种人格发展原型”和“五段式情节进展”,使故事更有深度和吸引力。 在课堂上经过一番讨论之后,莉莉决定这样处理人物的心理转变:

 一、天真者:以为自己长得很好看,也是别人眼里的焦点。 

二、孤儿:由讨喜到受到伤害,承受不起这个转变。 

三、流浪者:彷徨不知所措,尝试用各种方法回归正常的人际关系。 

四、战士:为了讨回尊严,承受身体的痛苦,拒绝美食的诱惑,终于摆脱心理困扰。 

虽然主角年纪还轻,谈不上真的经历了这四个人生阶段,她将来很可能还是在别的事情上重新经历由天真者到流浪者的心态,但是,在克服外貌困扰这件事情上,她的确跨过了这些人生考验。 情节发展可以这样:

一、介绍阶段:小时候因为外形深受宠爱,后来反而因此受到伤害; 

二、梦幻阶段:以为转学就可以从头来过; 

三、挫败阶段:情况没有改变; 

四、危机阶段:减肥承受的痛苦和压力; 

五、结局:减肥成功,摆脱压力。 

我也特别提醒莉莉,不要错误地把受到宠爱的时期当作梦幻阶段,否则,心理转折就会缺乏立体感,很容易变成一个简单的三段式结构: 第一段(起、承):小时候因体形受到不同的待遇; 第二段(转):决心减肥,经历各种困难; 第三段(合):减肥成功,但依然保持警惕。 使用以上三段式的故事结构,很容易忽视了主角决心减肥之前的各种挣扎,而那部分却正是最容易赢得同理心的。

本来我还希望莉莉设计一个场景让故事更生动,可惜她想不起戏剧性的场景,也想不起有哪些精彩的对白,最后决定只用不同的观点叙事来增加故事的戏剧性。 故事完成之后,我也提醒莉莉如何实际运用这个故事来表现自己的优点,以后在求职或者升学上取得优势。

在故事里加入明显的信息是其中一个简易的办法,假设这是你自己的故事,你会希望听众注意你的优点。 因此,莉莉在故事开头加上了一小段: 这个故事是我最想讲的故事,是我的亲身经历,是关于一个人如何明白毅力是如此重要的一个故事。 

同时,结尾也加上这一小段: 从此以后,我明白一个人在困境之中是可以用毅力扭转形势的,虽然社会上对体形存在偏见很不对,我们也不应该随便糟蹋自己的身体。想要摆脱困境,毅力是很重要的,我受过伤害,也就不会随便欺负别人,会尽可能帮助身边那些弱小的人。

在故事开始和结尾加入了这些信息之后,我觉得她可以在求职和升学过程中适度改动一下这个故事,把它附加在履历表之外,应该也会有所帮助。后来,她毕业之后很快就在广告公司找到工作,还告诉我学习了讲故事的技巧对她的人生新阶段很有帮助。

◎第二个故事:用母爱战胜自卑与挫折

另一位同学,则想用妈妈的故事来讲述自己: “我的生命跟她的生命息息相关,一旦离开了她就没有什么可说。” 我提醒她,用一个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和他的事来讲述自己是可以的,但是千万别离题。 她后来交出这个故事大纲:

我的妈妈年轻时是体操选手,拿过全市银牌,后来回乡下当体育老师。为了让我有更好的前途,她选择移居香港。因为没有学历,妈妈在香港只能当杂工,那时我只有八岁,不懂英语和广东话,在学校常常被同学取笑,后来,老师发觉我跑得很快,才对我比较重视,其他同学也逐渐接受我,这可能是因为我有妈妈的遗传吧。从那以后,我常常代表学校参加校际田径赛,也用体育成绩建立了自己的自信心,却也忽略了文化课成绩。

我一心只想着凭着体育成绩考上大学。但我没想到,在最关键的那一年,我竟然在校际田径赛上失利,只拿到第三名,本来答应了只要我拿到冠军就录取我的那所大学立即拒绝了我的申请。

那时候,妈妈为了筹措我未来的学费同时做着几份办公大楼的清洁工作,当她知道我考不上大学时,她病倒了。原来她有很严重的关节炎,但一直瞒着我。我知道之后很伤心,答应她,我明年一定会考上大学。第二年,我终于考上大学,也常常帮妈妈做清洁的工作。

从前的我在学校里很出风头,却也很自卑,我害怕同学知道我妈妈的职业会瞧不起我。现在的我反而光明正大地告诉同学,我放假需要帮妈妈,因为她身体不好。我也不会再用体育成绩来掩饰我的自卑心,这倒让我交到一些真正的朋友。所以,我一辈子最感谢的人就是我妈妈。

我提醒这位同学,自己的故事,建立主题信息很重要。大部分人也只关心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除非你的故事非常曲折有趣,否则的话,别人并不容易全情投入。

只有当你抓紧一个很有共鸣和价值的主题信息来演绎故事时,别人才会很快就联想到自己的处境。 这个同学想到可以用“学会了尊重和珍惜”作为主题,看来是不错的,可以由这个主题入手,整理讲故事的思路。 人格发展的原型在她的故事里又该如何运用? 

下面是她起初提出的方案: 

天真者:对移居香港充满幻想。 孤儿心态:受到同学的忽视和排挤。 

流浪者:探索如何被接受。

战士:用体育成绩建立自信心。 

殉道者:曾经忽略了母亲的爱,后来又全心为了母亲而奋斗。 

魔法师:考上大学。 

我告诉这位同学,这个方案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错误套用六种人格发展原型”的例子。

与其如此生硬套用,不如忘记这个故事的人物和人格发展理论。经过讨论之后,她交出一个比较像样的人物和情节发展方案: 

天真者:妈妈和她对移居香港充满幻想。 

孤儿心态:妈妈过着穷困的日子,她也不适应新学校。 

流浪者:她为了被同学和老师接受,努力在体育课上有所表现,同时也绝口不提妈妈的工作。 

战士:终于可以面对自己,跟妈妈并肩作战。 

情节推展:

介绍阶段:妈妈为了让她得到良好教育,移居香港,岂料生活不如人意。 

梦幻阶段:她以为凭着优异的体育成绩就可以克服求学的困难和自卑。 

挫败阶段:她在校际比赛上没拿到冠军,进不了大学。 

绝望阶段:妈妈病得很严重,她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忽视了妈妈的感受。挫败感加上内疚,使她情绪极度低落。 

结局:她向妈妈道歉,并且努力读书,愿意面对自己的真实状况,不再以妈妈的工作为耻,只要有时间就去帮忙。 

她的故事最后完成了: 人生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祝福,可我们会常常视而不见,反而看向一个使自己困扰的方向。我用了十多年,经历了很多困扰,才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和祝福。

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希望大家指教一下。

我的童年很快乐,我住在乡间,整个村子的人都是亲戚,我常常和其他小孩子爬到树上摘水果,或者到溪涧抓些小鱼小虾,学校的功课很容易应付,最重要的是,我有个很让我骄傲的母亲,她曾经是我们省里的体操队队员,拿过全市比赛亚军,退役后回到乡下教书,是乡亲很敬重的人。我们家虽然不富有,但是过得很好,我爸爸也在学校里教书,他和妈妈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个人感情很好。 

那年我七岁,有一天,妈妈告诉我,我们快要搬到香港了,因为爸爸是华侨。我知道之后真是开心极了。从小在电视剧和书里看到的香港很漂亮,可以说是五光十色,同乡的孩子都很羡慕我能去香港。 我们坐了一整天的车才到香港,然后来到亲戚为我们租的房子,我那时一看就觉得很奇怪,那是新界的一间小小的铁皮屋,只有三十平方米,面积大概只有我们在乡下住的房子的四分之一,比我以前那个家的厨房没大多少,地点有点荒僻,邻居也都很冷漠。一年之后,为了就近工作,我们一家三口又搬家了,这次搬到一个只有十平方米的小套房。

跟读书的事相比,居住的问题原来已不算太坏。那年我八岁,按理应该读小学三年级,可是因为不懂英文,又不会说广东话,学校都不要我,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我从一年级读起,在我妈妈的哀求下,才终于找到一所肯让我读二年级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不算水平很高的学校,可我的成绩总是跟不上,又常常被同学取笑乡音。因此,我每天早上都不愿意上学,幸好,过了没多久,老师就对我另眼相看。

可能我有妈妈的体操选手遗传因子吧,我体育成绩很突出,很快就代表学校参加校际比赛,还拿到很多奖项,因此顺利升上中学,一所传统名校更是破格录取了我。 同时,我的自卑感却与日俱增,尽管我已经改掉了乡音,我的家庭环境和大部分同学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同学家里都比较富有,有时候去同学家里玩,看见他们住的地方比我们乡下的房子还要大,洗手间也有几个,我真不敢让他们知道我住在哪里。

因为学历不被香港承认,我爸爸只能当校役,母亲觉得校役薪水不多,就去做清洁工,她每天早出晚归,跟爸爸的感情变得很冷淡,有一次我听到他们吵架,爸爸怪妈妈坚持要搬到香港,妈妈反问他是不是不想女儿多一些机会。 我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中学时我们搬到公租房,居住环境有了改善,但我的学业成绩不算好,一来因为我读书不算有天分,二来因为我要花很多时间进行田径训练,以此来维持自己的自尊心。 

报考大学的时候,有一所大学开出一个录取我的条件:只要我可以拿到校际比赛其中一个项目的冠军,我就能进大学,这个项目,我前一年就是冠军,还差一点就破纪录。我当然信心满满,没想到,到了比赛当天,我心情太紧张,起跑慢了,只拿到第三名。 大学入学考试发榜那天,妈妈特意请假在家里等我,还做了我最爱吃的白切鸡。 我回到家里,劈头第一句就对她说:“我不读大学了。”

她很恼火,问我:“为什么?你成绩是不是很糟?你不是说有大学肯录取你吗?” 我只好跟她解释。但她根本听不进去,不停地骂我:“你就是不争气,整天只想着出风头,枉费我们为你牺牲那么多,你真是没用!” 我忍不住还嘴:“你难道很争气吗?你争气就不会整天捡垃圾!你曾经是一个体操亚军,你还记不记得!” 这时她突然一巴掌打过来,她从来就没有打过我,可惜她已经不是当年的体操选手,身手没我敏捷,我用手挡住了她那一巴掌,把她推开。我用力太猛,不小心把她推到地上。

这时候,一直旁观的爸爸走过来,一巴掌打到我脸上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她,她为你付出太多了!” 我愣住了,爸爸向来是个沉默寡言的好好先生,也很疼我。我看看躺在地上爬不起来的妈妈,她头发乱蓬蓬,满脸皱纹,四十几岁已经驼背,哪里还有体操选手的样子?我伤心得放声大哭。

因为学历不被香港承认,我爸爸只能当校役,母亲觉得校役薪水不多,就去做清洁工,她每天早出晚归,跟爸爸的感情变得很冷淡,有一次我听到他们吵架,爸爸怪妈妈坚持要搬到香港,妈妈反问他是不是不想女儿多一些机会。 我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中学时我们搬到公租房,居住环境有了改善,但我的学业成绩不算好,一来因为我读书不算有天分,二来因为我要花很多时间进行田径训练,以此来维持自己的自尊心。

报考大学的时候,有一所大学开出一个录取我的条件:只要我可以拿到校际比赛其中一个项目的冠军,我就能进大学,这个项目,我前一年就是冠军,还差一点就破纪录。我当然信心满满,没想到,到了比赛当天,我心情太紧张,起跑慢了,只拿到第三名。 

大学入学考试发榜那天,妈妈特意请假在家里等我,还做了我最爱吃的白切鸡。 我回到家里,劈头第一句就对她说:“我不读大学了。”

她很恼火,问我:“为什么?你成绩是不是很糟?你不是说有大学肯录取你吗?” 我只好跟她解释。但她根本听不进去,不停地骂我:“你就是不争气,整天只想着出风头,枉费我们为你牺牲那么多,你真是没用!” 我忍不住还嘴:“你难道很争气吗?你争气就不会整天捡垃圾!你曾经是一个体操亚军,你还记不记得!” 这时她突然一巴掌打过来,她从来就没有打过我,可惜她已经不是当年的体操选手,身手没我敏捷,我用手挡住了她那一巴掌,把她推开。我用力太猛,不小心把她推到地上。

这时候,一直旁观的爸爸走过来,一巴掌打到我脸上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她,她为你付出太多了!” 我愣住了,爸爸向来是个沉默寡言的好好先生,也很疼我。我看看躺在地上爬不起来的妈妈,她头发乱蓬蓬,满脸皱纹,四十几岁已经驼背,哪里还有体操选手的样子?我伤心得放声大哭。

后来妈妈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原来她得了严重的关节炎,还有肾病。爸爸告诉我,这两年她为了筹措我的大学学费接了很多工作,累病了。

我有两个月没跟妈妈说话,心情很低落,十分内疚,一下子瘦了五公斤,我的初恋男友这时也抛弃了我,和他最后一次通电话,是我打给他的,他说他正在大学新生营,现在没有空,晚点会找我,可是,过了两天之后,他删掉所有跟我一起的社交群组,拉黑了我。 我感觉了无生趣,连饭都不想吃。

直到有一天,我看完电影回家,妈妈做了白切鸡,若无其事地叫我吃饭,饭吃到一半,她给我一张表格,很温柔地说:“我已经替你报名了,听说这家补习班很好,明年再考一次大学吧,这次一定会考上的!一定要去上课啊,学费很贵,我已经预先缴了一个学期的学费。” 我抱着妈妈大哭起来。不要以为我很爱哭,我长大之后只哭过这两次。 

后来我当然考上大学了,所以才会站在这里。在大学里,我也参加过运动会,拿过奖牌,可是我也用了很多课余时间帮妈妈做清洁,我再也不怕告诉别人,她是我妈妈。妈妈后来告诉我,她是因为训练过度,骨头受伤了才离开体操队的。我觉得她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她答应我,等我毕业之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她就会退休。

妈妈不但教会我如何珍惜:珍惜机会、珍惜家庭、珍惜青春,还教会我要尊重弱势群体,因为很多人都是努力在生活中奋斗,希望有更好的明天。 这位同学员调度“叙事、场景、对白”的能力不错,我后来给了她很高的分数。

◎第三个故事:看似幸福,也会有遗憾

有些同学想了很久,回头告诉我,他觉得自己的事情真的难以编成故事,因为太缺乏转折,平淡得自己都觉得有点闷。其中一位同学这样跟大家说: “我太幸福了,家庭和睦,从小成绩不错,人缘也很好,一直很顺利……

“我家境算是富裕,从来都是要什么有什么,朋友都很羡慕我…… “

我很难想到有什么让我太难过的事,有的只是小时候养的狗突然不见了……” 

我会一个个跟他们讨论,我相信“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更相信人世间怎么可能没有矛盾和冲突?有些矛盾表面激化出来,有些则是潜藏着而已。即使没有重大事情发生,平静的表面下还是有暗流涌动的。

成长的环境很平和,那社会呢?社会也能影响家庭。人心的波动呢?青春是一种冲力,怎么会完全没有迷惘、没有渴求、没有挣扎? 

下面是这位同学后来交出的故事大纲: 虽然我的人生看起来很完美,但我心中一直有三个很大的遗憾。第一个是我小时候最爱的宠物波比,那是一头灰白色的雪纳瑞,它是从姑姑家抱回来的。我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姊妹,小时候整天都跟它做伴,它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九岁的时候,波比病了,看了几次医生都治不好。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怎么都找不到波比,家人告诉我它死了,已经送走了,可我心里不相信,我觉得他们是嫌医药费太贵,把它送去人道毁灭了。从此以后,我拒绝再养宠物。

第二个遗憾是我的初恋女友,我们在中学的最后一年好起来,可我家里反对,认为这个女孩子配不上我,也阻碍我考大学。她知道之后,很伤心地跟我分手了。

第三个遗憾是我想去外国读大学,但是因为我跟家人感情很好,他们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他们,本来已经有大学录取我,我可以到美国直接读大二,可那段时间祖母身体不好,我不忍心离开,便去不成了。

我认为这个故事也可以很有趣,只是得回到故事的根本:人生的隐喻。“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就是提升到一个高度,把人生的矛盾和冲突天衣无缝地整合成一个有象征性的整体,使人既明白矛盾和冲突的对立状态,也感悟到人生百态。

我认为这位同学可以抛下所有人物和情节的基本理论,集中描述自己内心的冲突,同时对人生状况展现一种理解。不过,他需要注意对“叙事、场景、对白”的运用和调度,使得故事比较生动,也因此成为故事。主题信息也很重要,但是可以试试写完故事再找出主题,否则可能会窒碍故事的感性发挥。

他的故事后来是这样: 不知道从几岁开始,反正是我还不知道房子有多贵的年纪,家里的长辈已经告诉我:“你不用担心将来,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事,因为我们家里虽然不算富裕,也算小康,百年归老之后,所有的钱都会给你,我们只希望你做个对世界有贡献的人。” 我记得好像是奶奶首先跟我说的,父亲是独生子,我也是独生子。

的确,从小就有些同学很羡慕我,他们一看到我每天都穿得很光鲜就知道家里把我照顾得很好,又常常可以去外国旅行,妈妈还是中学家长会的会长。我为人也很乐观,成绩总是中上。 可我告诉大家,我心中有个秘密。有些事情,我一想起就很不快乐,但偶尔还是会想起。为什么是秘密?因为我从来不跟别人说,家里的人也一直以为我是个没有烦恼的人,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想?因为一直以来我身心都很健康,他们也把我照顾得很好。

我心中有三个遗憾。

第一个遗憾是波比。波比是我四岁那年姑姑送我的生日礼物,它是一头灰白色的雪纳瑞,我把它当成我的弟弟。我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抱波比。我九岁那年,波比突然生病了,它有气无力的,饭也不吃,看了几次医生都治不好,后来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没见到它,家人告诉我波比死了,已经送走了,可我不相信,我觉得是爸爸妈妈嫌医药费太贵,把它送去人道毁灭了。从此以后,我拒绝再养宠物。为什么我会这样怀疑呢?我也不明白,照理说我们一家人很亲密,他们也很讲理。 

第二个遗憾是我的初恋女友。我们在中学的最后一年好起来,她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很爱笑,跟她在一起我很开心。可我妈妈不喜欢她,觉得她缺乏教养,每次我外出约会我妈妈都黑着脸。有一次我们开家庭会议,妈妈认为这个女孩子配不上我,更会阻碍我考大学,奶奶倒是比较温和,她觉得应该由着我。最后,爸爸决定要我高考前停止约会,也以此作为对我和她的一个感情考验。

女友知道之后,质问我:“他们这样认为,你呢?你觉得应该吗?” “我觉得可以接受。” “我以为我是在跟一个成熟的人谈恋爱,谁知道你好像还没断奶。” “考完试不是可以再见了吗?你也应该多温习功课啊。” “我好像在跟你妈妈谈恋爱,然后被她抛弃了,你以后拉着你妈妈的手好了……” 我怕她说出更难听的话,推了她一把:“你骂我可以,但不要骂我的家人……” “你打我?” 她说完甩了我一巴掌。 我当场呆住了,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后来她没考上大学,我听说她交了一个很烂的男朋友,我总觉得我应该负很大的责任。

第三个遗憾是我想去外国完成大学的最后两年,我家人都不赞成,也舍不得我。我一直坚持,他们就故意少给我零用钱,可我还是用自己的积蓄凑够了考试费用和手续费,有一所不错的美国大学录取了我,这次我很坚持,也告诉家人我想独立,最后他们唯有妥协,要我答应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都回来。可惜那段时间祖母身体不好,我不忍心离开,拖了几个月,便去不成了。 

这位同学的故事感觉有点奇怪,在温室成长的孩子无疑会有一些心理挣扎,可是,这些孩子也是幸福的,不需要像大部分人一样在社会上独自艰苦奋斗。即使有些许遗憾,起码是过着舒服的日子。我不明白他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遗憾,后来他私底下告诉我,他父母都是控制欲很强的人,看来幸福的家庭还是有许多暗流涌动,父母有时会吵得很厉害,吵完又若无其事,他夹在中间,常常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扮演一个让父母喜欢的角色而不是真实的自己,因此他才那么渴望离开,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问他:“你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有的话,你就写出来。” 于是他补写了一个结尾,让故事生色不少: 我很感谢家人对我的照顾,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回报他们,但我觉得一个人有责任独立和活出自己,我暗中决定了,等我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可以为生的工作,我会开始我的独立生活,从此不需要家里照顾。我还会做下面三件事情。

第一件,告诉家人,希望他们好好运用那些属于他们的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盘算要留多少钱给我,假使有一天他们把剩下的钱全都给我,我只会全部捐给慈善机构。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坚持这份志气,贯彻这个决定。

第二件,我想再养一只灰白色的雪纳瑞,这一次,我不会让它只活几年。

第三件,我会尝试联络我的初恋女友,向她说声对不起,希望我们还是朋友。 我诚心希望他可以贯彻到底,要是做得到,他会拥有一个很完美的人生。当然,假若他的决心和勇气只是另外一种角色扮演,那他只会很快又回到原点,继续扮演他原本的角色。

◎要对“讲故事”产生激情

看完这三个故事的构成过程,大家应该开始明白,创作故事其实没那么难,创作自己的故事更是很大的乐趣。 只要抓紧一个起点,就可以将心中的话说出来,经过整理,再运用讲故事的技巧修饰和调度,成为一个有情节和主题的小故事。讲自己的故事是很有意思的事,生活中的感觉通常都是零碎、含糊的,有时甚至有点糊涂,整理自己的故事就是把自己最刻骨铭心的想法串联起来,会有一种“哦,原来我是这样的一个人!”的奇妙感觉。这个“我”的故事,还可以调整和改写,心态不同,看自己也会有不同的节奏和颜色。 就像上一个故事,这位同学在重新整理和改写之后,心中产生了激情,决定将来不要家人留下的钱,假若他日真的做得到,他的人生将会有一番绚烂的风貌。

可是,假若他做不到呢?那么,若干年后,他也许会这样跟别人说:“我年轻时很天真,天真得想放弃父母留给我的钱,你说我是不是脑袋坏了?”正如主角预期的一样,旁边的人听完可能会笑笑,可他曾经真诚地想过人生的故事应该这样走,他的人生已经跟他从来没有想过的时候不一样了,他走了一圈,离不开又回到原点,但他毕竟走了一回,并非浑浑噩噩。 叙述自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如何叙述过去,等同于如何看待自己的现在,因此也会影响将来。叙述自己的过程,会碰触到一些你平日逃避的心事,会让你想起很多淡忘了的生活细节,点燃你那些温馨、伤感、欢喜、尴尬和眷恋的情绪,当你用心地把它们以故事形式展现,这个创作的“我”,又会从此在你心底与你并存,深深影响着你。创作“我的故事”时,确定一个正能量的主题信息是应该的,这样可以让自己投入一种乐观和正面的叙述里面,听众也会倾向于接受正能量的信息,毕竟,使人丧气和消沉的社会新闻太多了。 

设定一个主题信息,同时也清楚这个故事的目的和意义,故事才能收放自如,恰到好处,让你容易判断那些情节、对白和叙事是否必要,故事的力度又是否足够。

要注意的是,过于严格地执行主题信息而排斥非主题信息的叙述,可能会窒息整体故事的生命力,好像讲故事只为说理,而你本来是在叙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那只会变成作茧自缚。何况,一个故事可能蕴含多个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体会,例如前面提过的那个《曾国藩与小偷》的小故事,你可以接收到“专注最重要”的信息,也可以接收到“毅力乃成功之本”“聪明反被聪明误”“大智若愚”等不同的信息。 

事实上,一个故事内在的生命力越是丰富,听众越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虽然听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是不同的人,自然会各自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和联想。精彩的人生故事甚至不需要点出主题信息,听众自会受到感动,影响也不在一时,因为这个“人的故事”带给听众一种整体的人生领悟,达到人生智能的层次。

◎最后对你的故事进行编排和润饰

我们若以一个讲故事入门者的态度试着叙述自己的故事,则可以从基本技术入手。大部分人的生活未必具有丰富的戏剧性,在这种状况下,写好故事概要之后,先设定一个主题信息会是明智之举。在构思故事的过程中,若不喜欢这个原本设定的主题信息,也可以随时改动。那不是一个定律,而是一个自定义范围,可以帮助你表现得更好而已。 

我们前面提过,“由于叙述的篇幅所限,故事人物都以精练、糅合,甚至改造过的面貌出现,因此故事里的人物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人或多或少会有不同,他们倾向于个性鲜明、行为果断,转变能力很强,处事反应也比较戏剧化。” 

然而,创作“我的故事”时,主角是自己,那又是否同样需要增加个人的角色魅力来吸引听众欣赏和注意? 为了迎合听众的口味,我们会不会伪造自己的故事?是有这个可能,尤其是那些喜欢吹牛皮的人。但我们还是应该从正反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说自己的故事,是一个让朋友更了解你的平实的方式,要是这时候还不能老实面对自己,还逃避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疑惑和恐惧,还时刻装饰和吹嘘,那又何必呢? 何况,一个人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深深影响别人,不一定是因为经历很多而让人羡慕,那样距离太远了,反而是有些故事的内在信息难以言喻地震撼人心,能让听众对人生有所领悟,可以说是“以心传心”。

那么,我们说自己的故事到底需要多少编排和润饰呢? 丰富的人生经验必定会带来人生的变化,可是,假若缺乏反省,就无法领悟。故事往往把人物的性格和情绪的变化用因果关系讲述出来,“六种人格发展进程”也因此很有参考价值:

过度天真——很容易受伤害。

受到伤害——很容易变得偏激、沮丧、迷失。

迷失状态——最好的出路是重新反省和探索。

反省和探索——完成之后就充满重新出发的动力。

讲故事不只是列出一连串事件,重点还是人物心境的变化、心态的改变和心灵的成长。讲故事倾向于简化人生历程,真实人生情绪变化则反反复复,例如因过度天真而受到伤害,沮丧一番,探索一下,下次又可能犯同样的错误,人格特质上完成一个阶段的并不是很多,通常会表现飘忽,人心本来就散乱。说自己的故事,我们会省略反复不定的状况,只交代关键的变化,否则,故事就会显得唠叨,听众也无法专注。心态的转变要适当地简化,才可以清晰地表现出来,听众才不会摸不着头脑。每个人的性格和心思不同,就算同样的遭遇,感受也会不一样,只有根据大部分人容易发生的心路历程来叙述人物内心的变化,才会比较容易激起同理心。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固然有独特的魅力,但是正如所有艺术创作一样,这需要高度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未必是新手可以轻松做到的。

讲述“我的故事”,当完成“发现故事起点”“思考信息主题”“探究主角的心境变化”这几个步骤之后,就可以动手勾勒故事的基本脉络,尝试写出一个简单的故事概要。

概要不用太长,几百字就可以。 假若把故事的起点看成植物的种子,那么,故事概要就像一株幼苗,隐约看到一些将来的特征。这时候,我们应该检查一下下面几项: 

一、背后是否有充沛的感情和感觉?(这是故事的动力。) 

二、矛盾冲突和转折是否有触动力? 

三、主题信息是否跟故事主线吻合? 

如果全都觉得很顺畅,就可以动手丰富故事的内容,整理情节的走向。 故事如何开始? 故事如何铺陈? 故事的高潮在哪里?

故事的结尾是否有余韵? 拟好故事概要之后,就可以进入情节进展的设计铺陈。 故事情节的安排就是叙事的心灵节奏、事情如何黏合、如何呈现因果关系、呈现的先后长短和取舍、作者感情何处收放、故事角色是否具有完整面貌等的总和。 我们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侧重个人的感觉、反省和整理,从而达到一个有代表性的整体感觉。

到了情节的安排,反而需要多注重听众的感觉和反应。 故事,始终是说给别人听的。 该如何让听众保持注意力、感兴趣、得到信息,也受到感动呢? 我觉得有几点是值得也可以在情节设计安排的时候同时注意的: 

一、语言是否生动?自己的故事未必需要华丽绚烂的辞藻,一些简洁和容易意会的语言比较有力。

二、有没有抓紧角色和事件的内在矛盾与冲突?冲突如何产生、对立、依存和消融,本身就是故事的基本结构,也是一般人理解世事变迁的习惯。

三、是否可以营造悬念?所谓“悬在心头,不离不弃”,一旦触发了听众的悬念,听众就会很想知道结局。悬疑小说的手法通常是描绘出一个引人遐思的状况,然后一步步把一个不可思议的结局铺陈出来,或者先抛出一个不可思议的结局,再用奇特的因果关系重新把故事推展开来。自己的小故事没有这种离奇性,但是,有时把个人经历的先后因果倒置叙述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可否有点幽默感?幽默感是消融矛盾冲突的一种潇洒的姿态,自嘲的故事常常会很有魅力,这无非是因为幽默感既能让人放下心理压力,又能带来欢喜的感受。 那应该怎样运用“五段式情节进展”呢?

我觉得只需参考一下就好,没有必要全部套用。当然,听众对故事的要求是希望情节会往前一步步推进,也期待一些出人意表的状况,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接触太多十分戏剧化的故事,对进展缓慢、情节转折不多的故事很容易不耐烦,他们说:“这算什么故事?不过是些感受嘛。” 所以,我们该想想: 

一、如何吸引听众进入故事? 

二、如何营造故事的核心转折? 

三、如何在故事的结局带出主题信息? 

这三点相当于我前面说过的三段式故事结构,不能不仔细思考。 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五段式情节进展”不过是把“三段式”的第二段“转折”加以丰富,多了一个转折而已。个人的小故事虽然未必有这种戏剧性,却值得思考和吸收,并且适当运用,从而避免简单三段式的故事结构过早“剧透”,使人失去对结局的期待。

情节安排,就是建构故事的骨干,可以说是除了故事人物发展之外,故事的第二个核心。有时候,光是巧妙的情节就可以成就一个精彩故事。据说美国好莱坞的大导演都擅长用一两句话打动制作方,获得重金投资,这一两句话比千言万语的投资建议书更有效,重点就是巧妙的情节组合,经典例子之一,是电影《异形》系列,这部当年的大制作,据说就从“把大白鲨的故事搬到宇宙飞船上去,男主角换成女主角”这么简单的故事概要开始。 

至于自己的小故事,也同样可以善用“巧合”或者“奇迹”,“巧合”就是本来不应该碰上的,竟然发生了。懒惰的影视编剧每当想不通的时候,最爱用各种巧合交代,观众觉得不真实,情绪就会抽离,把巧合放到自己的小故事里,倒是比较可信,那些巧合会达到“世界就是如此神奇”的戏剧效果,反而加了分。 有时候,就算故事内容比较平淡,也还是可以利用情节安排的技巧让故事变得比较动听。

决定了情节如何进展,就可以接着思考叙事观点的运用和叙事与场景的调度。 叙事观点的技巧在个人的小故事中未必用得着,用第一人称“我”才最真实有力,要是用第三人称或者全知观点,除非故事很复杂很有吸引力,需要很多背景交代,否则就划不来。

不过,自己的小故事做小段式转换也未尝不可,例如描述童年和亲友的经历时故意换用第三人称叙事观点。自己的小故事很多都倾向于平铺直叙,若能转换一下叙事观点,也会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每个“我的故事”最好能有一到两个场景,场景不需要长,几句精彩对白就可以,太长反而容易失去张力,只要带出最精彩的那部分就好。对白可以使故事更生动,因为叙事的是你,对白则出自故事里的其他角色,有时候,几句精彩对白就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当然,也不要忘记把精彩的对白留给自己,有一回,我甚至要求所有同学在讲自己的故事之前先用一句话告诉别人,他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只能用一句话去表现你自己,又得让别人注意你,真的就好像射出的一支箭一样,必须一矢中的。

基本元素都构思好之后,就可以开始讲自己的故事了。有些人比较会说话,可以先把故事讲一遍,然后再写下来。会说话的人毕竟不多,大部分人会选择先写下来再练习怎么讲。

中国人比较羞于表达自我,写下来的时候,最好不要有交功课的心态,真实的自己不需要隐藏,过多的恐惧和伪装只会使人感到困惑。 试着不要对自己说谎,诚实地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你正在写的这个“我的故事”是否可以代表你自己?一个精彩而真实的“我的故事”,才能感动他人,让人产生同理心。要是你有些难言之隐,处处避重就轻,但你又太想完成一个“我的故事”,那你就得尽量挑一些其他有意义的情节和素材代替。有些同学不懂表达自己,常常会轻飘飘地说一些无关宏旨的事情,我会劝他们不如私底下对自己讲一个真实的“我的故事”,这个真实的故事无须公开,自己跟自己讲,然后再告诉我就可以。说来也奇怪,当他们私底下完成了真实的“我的故事”之后,他们公开讲的“替代故事”也会比较动听,这是因为当他们完成了一个真实的“我的故事”后,他们讲故事的技巧也会大大提升。

完成了的故事是否需要修改?当然需要。自己的过去不可以改变,“过去的故事”却可以改变,那为什么不修改? 试着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文字是否可以更精练?用词是否可以更恰当?分段是否可以更符合听众的心理节奏? 这些基本功,也是改稿的基本功。

可要是你对自己写出来的故事毫无感觉,那该怎么办? 我会建议你毫不犹豫地扔掉这个故事。别人不了解真正的你是正常事,人生常常也需要角色扮演,但你没有必要伪装自己,除非你讲自己的故事时本来就带着伪装的目的。把自己的人生浓缩成一两千字的小故事,却没有感动自己,那肯定不是一个好故事,就算伪装,起码也应该骗得过自己。 

你应该从头再来一遍,由寻找强烈自我感觉的原点开始,想想自己心态的改变,然后把每件事情重新组合。假如你能够这样重来一遍,肯定会比头一次真切和坦白,也就自然会有感人之处,有一听的价值。每个人如果坦诚反省,用心展现,必然会带来一种“人生就是这样”的感动。

假若你觉得自己的故事可以讲得更好,却不知道心态叙述、情节安排、叙事观点和场景对白哪一样可以完善,那又该怎么办?你可以把故事的顺序重新检查一遍。你的人生是个整体,你的故事也是一个整体,一旦改动了一个细节,其他细节也需要配合改动,当一个个细节改动下来,整体故事会丰富很多。 你也要明白,完善自己的故事是终生事业。

当你看待人生的心态改变了,当你的智慧增长了,对那些你本来很在乎的事也会一笑置之,一些本来以为不重要的事又可能变得重要。因缘际会,有太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人生智慧也因此只能事后诸葛。 所以,当你觉得已经尽心,那就可以让这个“我的故事”过关,无所谓最好,只有更好。

当你完成了“我的故事”,那我恭喜你,你已经完成学习讲故事重要的一课,从此以后,你讲故事的能力、对故事的理解力和对精彩故事的鉴赏力,应该会大大提高。 至于如何把讲自己的故事的技术转移到讲别人的故事,甚至创作故事,那当然需要更深入地钻研、学习、尝试、演练和提升。 你已经创作过一个很棒的小故事,再来,又有何难? 

知识点温习 

从练习讲“我的故事”开始

●我们建构一个故事,首先得出现一个灵感激荡、有强烈感觉的原点。好故事就是:有创意,会令听故事的人心中一亮的故事。

●练习讲故事,从自己的故事开始,往往也是最合适、最方便和最有价值的做法。

●我们练习说自己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人生经验,从而更了解自己,借此反省和提升自己。 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

●发现故事的起点: 设定一个主题信息,探究人物的心境变化。

●丰富故事内容,整理情节走向: 故事如何开始? 故事如何铺陈? 故事的高潮在哪里? 故事的结尾是否有余韵?

●安排情节需要注意: 语言是否生动? 有没有抓紧角色和事件的内在矛盾与冲突?

是否可以营造悬念? 可否有点幽默感?

●有些技巧必须掌握: 善用“巧合”或者“奇迹”。 用第一人称“我”才最真实有力。 要是你对自己写出来的故事毫无感觉,建议你毫不犹豫地扔掉这个故事。 从头再来一遍,由寻找强烈自我感觉的原点开始。

完善自己的故事是终生事业。



本书摘作者Sting发起了乐读创业社(http://ledu.omeng.co/),从2015年4月开始进行的“一周读一本书”活动,已经持续134周,欢迎参加,并阅读800多人提交的4000多篇读书笔记(http://www.jianshu.com/c/d3950a9c3431),也可看Sting的书摘笔记汇总

也欢迎关注“乐读创业社”微信公众号看大家的精选书摘书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4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3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09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37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8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30评论 0 26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9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2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6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4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9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54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