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简单的说就是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注重真实。真善美三者之中,真排在第一,不虚饰,不贬低,依样还原,其中自有真正的好的东西存在。足以让我们领悟到智慧。读史使人明智嘛,几百年前就有培根说过这话。
这本书买过后,如获至宝,放在老家从头到尾通看一遍,这次在成都万象城的西西弗书店又得见面。再看了一遍,如同与老朋友见面,发见良朋的新好处,既增情份,又获益处。做了一些笔记,与各位一起分享,自然是在书法才面。
赵孟烦有人称他在书法上是超唐入晋,但此评价有过誉之处。实际上在具体的各方面,如文学素养,笔法技巧上他还是比不上魏晋时期的,包括二王为首的很多书法家。一是时代精神使之然,我们把它称之为文学的自觉时期,独具自由风韵。第二呢,毕竟是有很多因素产生着影响。先生是在这本书之中提出了自己的,好像是独家的看法,但又实在是准确性很高的意见。
那么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我们来看一下。如兰亭序为神妙之品,其中流传最广的就那么几种,那么赵孟頫也临过兰亭序,很漂亮,也是绝品。可是呢,一比之下,虞世南,欧阳询和神武刻本都比他好的多。主要在韵味上差了一些。他曾经以为,从作品可断定原迹应该是王羲之用退锋的毛笔写的,是他从笔画上揣摩而得。可是我们知道赵孟頫参照的是所谓的刻本,所以他有刀笔之满满味道。而候先生在这本书之中就明显的说,赵孟頫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有所谓的神龙半印本,我们看那个纤细笔画,牵丝映带,非常之漂亮,有的时候甚至就是如头发丝那么纤细,可是又如钢丝一般有劲儿,所以说笔尖颖锐,绝对不是用的退锋的毛笔。我们不得不信乎候先生之说法也。
第二个方面呢,就是说到书法的映带问题,映带是行书之所以有长久魅力的重要一个方面,实右太漂亮了。但我们学行书的时候一般开始不敢碰兰亭序,为什么呢?笔法太过复杂,如果基础不是那么牢靠的话,很容易学的油滑。因为难学的那些如绞转等地方太多了,可是注意啊,这牵丝基本上还是自然而来,不是去描去画。这也是当代学书法的一个大问题之所在。当我们在上面去描画的时候就走入了歧途,有的时候往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幡然醒悟过来。所以说这也是书病的一个方面,可以补就。
就这两点,我都觉得这本书就已经值回票价,当然其中还提到了很多很多的方面。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他把行书方面用三个典型书家做了对比。分别是王羲之,赵孟頫和文征明,而且说的头头是道,让我们足以信服。
很好的一本书,所以在这给大家做个推荐,谢谢大家的关注。